在導航員坐好之後,朱華聖才把圖板遞了過去,然後開始做起飛前的檢查工作。

按照安排,率先出發的全都是指揮官,準確說是八名大隊長與中隊長的機組飛到前面去帶路。

八架“飛魚”各負責一個扇面的搜尋任務。

準確的說,是飛出三百千米,到達發現機動艦隊的海域之後從北到南一字排開,相鄰兩架的間隔距離保持在二十千米到三十千米之間,再繼續向東飛行,確保不會漏過沿途遇到的任何一艘艦船。

其實,沒什麼好擔心的,畢竟那是一支有十幾艘戰艦的艦隊。

此外,機動艦隊肯定加強了防空,會安排戰鬥機在附近巡邏,因此在靠近之前,就有可能遇到防空戰鬥機。

只是,前進偵查的難度與風險都很大,需要精英飛行員。

所幸,兩支艦載航空兵聯隊合到一起,中隊長級別的指揮官多出了好幾個,不存在飛行員不夠的問題。

按照安排,幾個“飛魚”中隊都是由副中隊長領隊。

原因無二:副中隊的座機配備了遠端電臺,能夠跟飛在前面的中隊長保持聯絡,也就能掌握戰場情況。

因為以大編隊出擊,還要由魚雷機在前面帶飛,所以首先得讓魚雷機升空,戰鬥機留在最後。

朱華聖啟動引擎的時候,李恆嘉跑了過來。

他直接爬上了機翼,把一個密封防水的塑膠袋塞給了朱華聖。

“把這個帶上,完成任務後及時報告,祝你們旗開得勝!”為了讓朱華聖聽到,李恆嘉在他耳邊大聲吼出了這句話。

朱華聖只點了點頭,沒多說什麼,主要是引擎發出的噪聲太大了,而且他正忙著檢查控制舵面的液壓系統。

還好,李恆嘉也沒囉嗦。

他是第二艦載航空兵聯隊司令官,朱華聖是第一艦載航空兵聯隊的大隊長,兩人的關係非常一般。

等李恆嘉離開,朱華聖把塑膠袋遞給了導航員。

裡面是一套電文卡,用的是很容易水解的特種紙張,寫著一些簡單的程式碼,讓發報變得更加簡單。

此外,還能夠做到保密。

簡答的說,遇到了緊急情況,可以在公開頻道里面以明碼的方式傳送這些程式碼,不用擔心被敵人破解。

朱華聖覺得是多此一舉,不過拿著也不是壞事。

很快,地勤人員就趕了過來。

在朱華聖打出了一切就緒的手語之後,地勤人員把他的戰機推到了左側的彈射點上。

朝站在艦島外面的申普看了一眼,又朝艦橋裡面的劉向真敬了個軍禮,朱華聖才拉上座艙蓋。

不管幾百千米外有什麼,這場艦隊決戰總得有個結束的時候!

此時,機動艦隊旗艦“加禾”號。

司令艦橋裡面,已經亂成一鍋粥。

雖然蘭雲站在舷窗旁邊,但是北村與幾個高階參謀依然爭得面紅耳赤,像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不是什麼仇恨,只是對當前戰局的理解與推測完全相左。

蘭雲沒有吭聲,更沒有表態,助漲了那幾名高階參謀的信心,讓他們覺得蘭雲已經對北村失去了信任。

其實,北村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