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潛艇戰報,不過是由海軍司令部轉發。

就在開始,“藍環章魚”號潛艇在十五分鐘內,用十二條魚雷擊沉了常駐艦隊的四艘戰列艦!

沒錯,是擊沉!

四艘戰列艦就在同一片海域,而“藍環章魚”號是在四艘戰列艦之間,艇長透過潛望鏡目睹四艘戰列艦沉沒後,才浮上海面發出電報。這份報告肯定沒有錯,因為用潛望鏡觀察的時候,肯定要拍照留證。

此外,潛艇仍然在交戰海域,在發報前後沒有遭到攻擊,或許還沒有被狹夷海軍的驅逐艦與輕巡洋艦發現。

在電報最後還提到,“藍環章魚”號將在天黑之後,等他敵艦離開,搜尋營救落水的飛行員。

“去發電報吧,讓他倆回來。”

“其他的……”

“主功都被槍走了,就算幹掉其他的戰艦,又能怎麼樣?”

周湧濤轉身走開的時候嘆了口氣,明顯感到非常的惋惜。

與周湧濤相反,白止戰暗自鬆了口氣。

至少,不用左右為難了。

這就是命!

要說起來,帝國海軍一向都不太重視潛艇。不是說不了解潛艇的價值,而是在帝國海軍的戰略體系中,潛艇沒有多大的用武之地,至少是在戰爭初期沒有多大的用途,因此算不上特別重要。

戰略絞殺?

奪得制海權後,還需要出動潛艇絞殺敵國?

這就像說,布蘭皇家海軍動用潛艇對迢曼帝國實施戰略絞殺一樣,非常的荒謬。

在西東望洋這,掌握制海權的是帝國海軍,而不是狹夷海軍,沒有用潛艇對狹夷皇國實施戰略絞殺的必要。

如果到只能指望潛艇的時候,那麼帝國離戰敗也不遠了。

雖然帝國海軍有大約八十艘潛艇,但是絕大部分是隻能在近海活動的小型潛艇,大型遠洋潛艇不到二十艘。

在大戰爆發前,也就是去年十二月底,這些大型潛艇全都進入了西東望洋。

按照安排,所有潛艇都得以偵查為主,也就是搜尋與監視狹夷皇國的艦隊,以及部署艦隊的海軍基地。

沒有人知道這些潛艇的行蹤,連白止戰都不清楚。

在火山群島附近的海域,至少有五艘大型遠洋潛艇。

這裡面就有“藍環章魚”號。

在幾天前,有一艘潛艇在火山群島北面三百多千米之外,擊沉了一艘向流黃島運送作戰物資的運輸船。

此後出於安全,狹夷海軍沒再用船隻向流黃島運送物資。

如果需要,就出動戰艦運送物資。

在此之前,白止戰根本沒把潛艇考慮進去。

要在茫茫大海之中找到一支艦隊,別說是潛艇,出動偵察機都很困難。再說了,單獨活動的潛艇,一般不會冒險攻擊得到驅逐艦等反潛戰艦掩護的艦隊,畢竟被盯上之後,潛艇肯定是凶多吉少。

哪裡想到,這艘潛艇竟然撞上了常駐艦隊。

關鍵,還恰好是在常駐艦隊遭到轟炸前後。

這運氣實在是沒法說了。

白止戰很感慨,甚至可以說有點無奈。

辛辛苦苦的忙了這麼久,損失了十幾架艦載機,到摘果子的關鍵時刻,卻被別人給搶先一步。

這感覺就像快進洞房了,才被告知新郎是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