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官!”

通訊參謀把電文送來的時候,“金鋼”號正在轉向減速。

不是改變航向,而是跟油輪匯合,進行第二次燃油補給。沒辦法,明天晚上就將殺入登陸場,期間肯定要全速航行,所以得提前進行補給,把油艙全部裝滿,確保在戰鬥結束之後還能返回本土。

完成這次補給之後,四艘油輪將返回管道。

那可是紐蘭聯邦的油輪,而狹夷皇國現在最不敢得罪的就是紐蘭聯邦。

徵用?

那不過是外交辭令,以此攬下了責任,使得紐蘭聯邦不會因為給狹夷皇國的戰艦提供然後而承擔責任。

關鍵不是國際影響,是在紐蘭聯邦的國內。

因為國會沒有批准任何跟參戰有關的議案,所以就算是總統,也無權給油輪的船東下達命令。如果命令是出自灰宮,往嚴重的說,這是確鑿無疑的戰爭行為,紐蘭總統會因此遭到彈劾。

狹夷皇國出面徵用,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了。

來自軍令部的電報。

梁夏海軍的登陸部隊已經搶佔了灘頭陣地,開始向島嶼腹地推進,運送裝備物資的登陸艦艇全都聚集在登陸場,準確說是灘頭陣地外面的開闊海域,總共數十艘艦船,提供掩護的是幾艘驅逐艦。

這些艦船,全是待宰的羔羊!

此外,作戰行動已經確定了下來,代號為“天風”。

數百年前,巨大陸上那支已經征服大半個世界的草原騎兵聚集在雙麻海峽對岸,在準備渡海攻打狹夷皇國之時,一場不期而遇的颱風襲來,數百艘船隻全部沉沒,狹夷皇國也由此倖免於難。

相傳,那是天照神為了保護子民,颳起的一場巨風。

“天風”也由此成了狹夷皇國的瑞相。

按田實制訂的計劃,常駐艦隊將在19日夜間發起突擊,炮擊登陸場的艦船與海灘上的敵人,視情況決定撤退時間,只是到達時間不得晚於20日凌晨。在常駐艦隊到達,並且發起突擊的時候,守備部隊將同步發起反擊,爭取在夜間把登陸的敵人敢下大海,一舉粉碎梁夏海軍攻佔流黃島的企圖!

只要成功,肯定能夠堅守幾個月。

重新擬定作戰計劃,籌備作戰物資與組織作戰部隊都需要幾個月,更別說攻打流黃島還需要時間。

最開始的時候,蘭雲沒有對突擊登陸場抱多大希望。

赴死肯定沒有問題,可是要取勝,又談何容易。

沒有航母,岸基航空兵發揮不了作用,沒法奪取戰場制空權,這仗怎麼打?

就算有四艘快速戰列艦,也不可能順利到達登陸場,或許在離流黃島幾百千米的海域就被擊沉了。

不要忘了,二十多天前,在炎海,機動艦隊才吃了敗仗!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蘭雲看到了希望。

田實不但沒隱瞞慄忠戰死的訊息,還充分利用了這件事,專門洩漏了出去,甚至可以說是送到了梁夏情報人員面前,讓梁夏海軍知道慄忠已經戰死,流黃島上的守軍成了一群烏合之眾。

此外,田實斷定梁夏海軍會提前發起登陸流黃島的作戰行動。

最快在16日下午,就算耽擱了時間,也會在17日清晨。

結果,梁夏海軍確實在17日的上午發起登陸作戰行動。因為行動太倉促,預留的時間太短,所以在登陸前進行的炮火準備,沒有對守軍造成多大傷亡,守軍依然有足夠強大的戰鬥力。

田實看得很準,還設下了一個幾乎完美的圈套,梁夏海軍並沒有識破。

此外,田實沒有給守軍太大壓力。

任務只有一個:堅守到常駐艦隊殺到,在常駐艦隊衝入登陸場的時候發起反擊,擊潰登陸的敵人。

田實還給所有軍官做了保證,戰鬥結束後,安排戰艦接他們回國。

為了能讓命令得到落實,田實找首相要了一份手諭,還親自送去大本營,要求陸軍無條件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