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戰艦上面有的是易燃易爆物品,還需要專門使用燃燒彈嗎?

無畏艦時代的海戰,被擊沉的戰艦中,大部分都在中彈之後起火燃燒,還有很多是殉爆沉沒。

再說,轟炸狹夷本土是陸軍航空兵的任務,跟海軍沒有多大關係,也就沒必要關心使用什麼炸彈。

相對而言,白止戰對陸軍的轟炸機還是挺有興趣的。

大概是受李雲翔的影響,白止戰一直對重型轟炸機很有興趣,要不然當初也不會慫恿賀鵬飛搞大飛機。

雖然重型轟炸機上不了航母,但是對海軍來說,並不是全無用處。

跟艦載機相比,重型轟炸機有兩個無與倫比的優勢,超遠的航程、超強的載彈能力。

從戰術角度看,海軍無論如何都要面對敵人在島嶼上修建的軍事基地,比如固若金湯的圖克要塞。

在進入到戰略進攻階段,特別是與紐蘭聯邦交戰後,更加得以島嶼為基地,一步一步的向東推進。

這個時候,重型轟炸機就能夠派上用場了。

轟炸敵人的島嶼基地時,重型轟炸機能從後方機場出發,一次投下相當於數架、甚至十數架艦載機攜帶的炸彈。關鍵是,不會跟艦隊產生衝突,甚至不需要艦隊配合,也就不會對艦隊作戰產生影響。

白止戰一直希望海軍能夠提供一些資金用來研製重型轟炸機。

可惜,一直都只是“希望”。

與陸軍不一樣,海軍確實是沒錢。只是研製艦載機,建造各種各樣的戰艦,就把海軍掏空了。

此外,從需求的迫切性來看,也肯定以艦載機優先。

何況,首輔還做了安排。

總而言之,在戰前的幾年裡,海軍根本沒有采購重型轟炸機,其實就連雙發的中型轟炸機都沒有。

以當時的觀點,哪怕今後有需要,直接購買陸軍的轟炸機就行了。

效仿狹夷海軍,弄出96式陸攻那樣的重型魚雷機?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直以來都是狹夷海軍效仿帝國海軍,哪時候輪到狹夷海軍當老師了?

關鍵還有,帝國海軍一直認為96式陸攻是中型轟炸機,效能非常的糟糕,根本不值得參考。

如果需要部署在陸地機場上的重型攻擊機,也應該以紐蘭聯邦的b25這樣的轟炸機為標準。

至於對海攻擊,艦載機就足夠了,沒有轟炸機的事。

當然,那只是戰前。

大戰已經爆發,而且即將進入到戰略進攻階段,也應該考慮組建岸基航空兵了。

那麼,從陸軍那裡取經,或者說是獲取陸軍的實戰經驗,顯然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