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真正的對手(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大戰結束的時候,這種局面就已經顯現出來。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梁夏帝國竟然以對等的身份參與了塞巴和會,還是“塞巴和約”正式締約國。在接下來的“華城談判”期間,梁夏帝國更獲得了跟紐蘭聯邦與布蘭王國平起平坐的地位,在具體的分配上,還有微弱的優勢。其他幾個戰勝國,比如狹夷皇國與洛克共和國卻淪落成為二流強國。
這些,全都是第一同盟集團在戰後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不管怎樣,當時的局面就是,原本是“戰敗國”的梁夏帝國成功保住國本,為二十年後重新崛起打下基礎。在西方列強這邊,經過了四年多的慘烈戰爭之後,能繼續跟梁夏帝國對抗的,只剩下紐蘭聯邦。
擺在西方列強面前的現實是:要麼捨棄一部分海外利益,並保持中立,放棄對外擴張的野心;要麼就投靠紐蘭聯邦,跟紐蘭聯邦結盟,共同對抗強大的梁夏帝國,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
顯然,不同的國家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以布蘭王國為代表的老牌帝國,準確說是把持這些老牌帝國的利益集團,開始進行痛苦的轉型,把核心利益轉往紐蘭聯邦,以紐蘭聯邦為根據地重新構築利益網路。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西大陸誕生與發展壯大,到洛克帝國時期遷往布蘭王國,用一百多年時間,把布蘭王國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殖民地宗主國、西方第一強國與工業時代全球第一個金融霸權國家的“玫瑰之子”家族,以及由該家族代表的,憑藉金融手段把持西方列強命脈的遊族財團。
戰後的“黃金十年”就與這場財富大轉移有關。
經過二十年的苦心經營之後,雖然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自由散漫的紐蘭民眾依然深受孤立主義影響,很多反戰團體還在反思上次大戰造成的影響,但是在決定國家核心利益的金融與經濟領域,以玫瑰之子家族為代表的遊族財團已經成功融入紐蘭聯邦,還掌握了紐蘭聯邦的命脈。
比如,紐蘭聯邦的核心金融機構,也就是聯邦儲備銀行,就在遊族財團的幾個大家族的手裡。
這樣一來,還能指望紐蘭聯邦作壁上觀嗎?
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存在疑問。
在制訂戰爭計劃的時候,上到薛遠征,下到白止戰,全都想到了,為了不讓幾個主要的盟國,比如狹夷皇國與布蘭王國在開戰後迅速戰敗,在發展到不可挽回的程度之前,紐蘭聯邦肯定會出兵參戰。
可見,帝國的敵人不是狹夷皇國,是紐蘭聯邦。
既然註定要跟紐蘭聯邦開戰,那麼對帝國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火速擊敗礙事的狹夷皇國。
任何拖延進攻速度的行為都會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在認識到這個問題之後,白止戰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他過去主張的那套戰略,也就是首先南下攻打圖克要塞,以打擊狹夷皇國的名義擴大帝國本土防禦圈,在南北撒豆群島的外面再建立一道戰略防線,就是在浪費時間,未必有好的結果。
果真如此,哪怕沒在守望者海峽附近殲滅兩支主力戰隊,也沒有損失航母,海軍司令部依然會採納由劉向真主導的東進戰略,首先集中兵力攻打火山群島中的流黃島,在獲得了攻打狹夷本土的跳板,完成對狹夷皇國的戰略包圍後,再考慮是否南下攻打圖克要塞,或者是北上攻打狹夷本土。
陸軍在冰風暴半島上的進攻?
顯然,從戰略層面來看,除非直接攻打狹夷皇國的本土,在狹夷皇國西部登陸,不然陸軍都只是配角。
決戰戰場,依然是在海洋上。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