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空中威脅,同樣不存在。

來了大約一百架96式陸攻,飛回去的還不到十架,就算狹夷海軍也財大氣粗,短期內都沒辦法出動更多的中型轟炸機。只是重新策劃與組織攻擊行動,就需要幾個小時,而轟炸機飛過來還要幾個小時。

按照白止戰的判斷,天黑之前是不會有危險了。

關鍵,其實是天黑之後。

不出所料,西東望洋上的敵艦全都收到了訊息,知道第三航空特混艦隊在這裡,且即將轉向返航。

現在的第三航空特混艦隊就像一個在深夜來到荒郊野外的黃花大閨女。

就算裹著大衣,還拿著兩把大刀,也防不住暗處的冷槍。

附近到底藏著多少艘狹夷海軍的潛艇?

白天,那些因為獲得大勝而重新變得活躍起來的驅逐艦,能給潛艇造成很大的威脅,讓潛艇不敢輕舉妄動。

到了晚上,那就不同了。

也正是考慮到這個問題,白止戰覺得應該快馬加鞭,爭取在上午結束戰鬥,下午的時候進行一次燃油補給,主要是讓幾艘驅逐艦從重巡洋艦上獲得燃油,而航母可以趁此機會檢修動力裝置。

如果一切順利,就能在天黑之前提高航速。

下午幾個小時非常重要。

不要忘了,第三航空特混艦隊的戰艦都以持續高速航行能力見長,可以說全都是名副其實的長跑冠軍。

其實,這也正是帝國海軍戰艦的一大特點。

拿紐蘭海軍的同型號戰艦做對比,帝國海軍的大型戰艦往往有更快的巡航速度,而續航力卻要差一些,至少算不上突出。

只要充分利用下午幾個小時,就能在天黑之前離開危險海域。

至於怎麼返回帝國本土,走哪條航線返航,白止戰還沒考慮,而且這個問題主要是用來考驗李銘博的。

不要忘了,李銘博是特混艦隊的航海參謀。

一直忙到九點左右,執行攻擊任務的艦載機才開始起飛。

與之前的攻擊行動不同,這些艦載機在升空後,都以小隊為單位直接飛往戰場,由前面兩架“黃蜂”指揮。

目標是運兵船,不用組成大機群協同攻擊。

雖然運兵船也有高射炮,但是數量肯定不太多,而且以小口徑機關炮為主,炮手的素質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透過這幾天的戰鬥,飛行員早就發現,狹夷海軍的戰艦上沒有多少高射炮,炮手的素質都很糟糕。

此外,少數戰艦上,甚至是高射機槍。

即便是25毫米機關炮,效能也非常糟糕,比如射速僅每分鐘兩百發,使用的還是五發彈夾。要知道,帝國海軍的25毫米機關炮的射速達到每分鐘六百發,而且用100發的彈鼓供彈。

戰艦都是如此,運兵船會好到哪裡去?

一直忙到十點左右,最後幾架才飛走。

最為辛苦的是航空勤務人員。

可惜,他們還不能停下,因為偵察機即將返航,而且在十一點前,第一艦載航空兵聯隊的幾十架戰機就將到達。

或許,到下午會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