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巡洋艦沒有那麼顯眼,而且瞭望員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四艘戰列艦上,沒有注意到四艘重巡洋艦。

關鍵還有,期間還多次脫離接觸,對搜尋工作也產生了影響。

就在這十多分鐘內,四艘重巡洋艦與四艘輕巡洋艦分別從左右兩側超過了主力戰隊,隨後還分別向北面與南面展開搜尋。朝著本土艦隊這邊來的是四艘重巡洋艦,四艘輕巡洋艦去了本土艦隊的南面。

到十一點,也就是航向轉到230度的時候,“龍興”號的瞭望員才看到出現在東面,以接近三十節的航速朝海峽西北方向航行的四艘戰艦,隨後就辨認出來,那是狹夷海軍的重巡洋艦。

大到顯得很畸形的艦橋,還有呈品字形堆在艦首的三座主炮炮塔,正是狹夷重巡洋艦的識別特徵。

當時,桂伯勇就搞蒙了。

這擺的什麼**陣?

在整體局面上,本土艦隊的四艘戰列艦已經排好了佇列,正以大約二十節的速度向南偏西的方向航行,以儘快縮短距離。只要沒發生意外,四艘戰列艦肯定會在十多分鐘之後,在距離縮短到十五千米左右的時候再次轉向,準確的說是稍微向右偏轉,以求獲得最為有利的開火角度。

第二主力戰隊的四艘戰列艦仍然在朝西北方向航行,沒有轉向的意思,甚至沒有對佇列做出調整。

四艘戰列艦依然為縱隊。

哪怕打算縮短距離,也應該讓四艘戰列艦一字排開,以便在遭到炮擊之後,能用前方的主炮還擊。

排成縱隊,後面的戰艦受到遮擋,只有領艦能開火還擊。

四艘重巡洋艦全速航行,可是航向指向本土艦隊的後方,不是衝本土艦隊的四艘戰列艦去的。看上去,就像是在協助從正面衝擊的四艘戰列艦,準備從後方包抄本土艦隊,並殲滅本土艦隊。

可問題是,那只是四艘重巡洋艦。

是誰給那些艦長的膽量,讓他們覺得用八英寸艦炮就能在“龍興”級面前討到便宜?

抵近對射,“龍興”號一炮就能幹掉一艘重巡洋艦。

再說,“龍興”級有的不僅僅是400毫米主炮,還有數量眾多的副炮與高射炮。

對付防護算不上突出的重巡洋艦,副炮的威力綽綽有餘。

當然,桂伯勇不敢大意,因為狹夷海軍一直把重巡洋艦當次等主力艦,還為所有重巡洋艦配備了重型魚雷。要知道,重巡洋艦戰隊的司令官一般是中將,僅比主力戰隊的司令官矮半級,而航空戰隊司令官僅僅是少將。蘭雲是在擔任機動艦隊司令官之後,才破格獲得中將軍銜。

要讓這些重巡洋艦逼近,或許會陰溝裡面翻船。

為此,桂伯勇下了一道命令,讓後面的重巡洋艦分隊加速趕上來,側擊繞到主力分隊後面的敵艦。

因為還沒暴露,所以桂伯勇專門叮囑通訊參謀,不要用電臺。

那麼,只能使用訊號燈。

在無線電問世之前,夜間通訊就只能依靠燈光訊號,由此產生了跟旗語類似的燈語。

顯然,在下命令的時候,桂伯勇忘記了至關重要的一點,讓重巡洋艦分隊的指揮官不必回覆。

要命的是,通訊軍官在發命令的時候,也忽視了這一點。

這下,好玩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