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由實力不足導致的信心匱乏,在強烈到極點的自尊心的驅使之下,最終演變成了目空一切的自大。

歸根結底,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一個敗軍之將,有什麼好驕傲的!?

澤三那傲慢的樣子,似乎戰敗被俘的人不是他,而是白止戰!

將領都是如此,狹夷海軍哪有不敗的道理!?

包括白止戰在內的,所有帝國海軍軍官在入學之後學到的第一課,都是勇於面對自己的缺點,承認敵人的強大。

戰神陳炳勳留下的校訓就是:戰勝狹隘的自尊,締造輝煌的勝利。

此外,帝國海軍的另外一個對手,也就是紐蘭海軍就跟狹夷海軍截然不同。

仍然是三年前,在那次聯合演習當中,紐蘭海軍的好幾個將領主動找到白止戰,除了沒要他在衣服上簽名之外,完全把他當成了明星,給了他非常高的待遇,讓他真正體會到了賓至如歸的感覺。

當然,白止戰沒有沾沾自喜。

紐蘭海軍將領對他熱情客氣,處處跟他套近乎,其實是想從他這裡套取梁夏海軍發展航母的情報。

只是,這種態度不恰好說明了問題嗎?

通俗一點,自尊不是來自高傲的態度,而是來自強大的實力。

在白止戰回到軍官活動中心之後不久,李銘博與周湧濤趕了過來,還帶來了一份沒有整理的審問記錄。

澤三那麼高傲,他的副官卻不是。

按李銘博所說,只是答應考慮免除其戰爭罪行,那名狹夷海軍的軍官,也就是澤三的副官就把知道的全都招了。

他們是從“翔和”號上摔下來的!

在遭到打擊後,“翔和”號發生了大爆炸,而且艦體內部燃起的大火迅速失控。澤三把自己鎖在司令艦橋裡面,想跟旗艦共存亡。在這時,副官強行開啟了艙門,試圖把司令官救出去。嚴格說,其實是自救。因為按照狹夷海軍的軍法,主管陣亡後,副官卻獨活,就要承擔臨陣脫逃的罪名。

結果就是,副官把澤三拖到艙門口的時候,發生大爆炸,兩人被爆炸氣浪拋了出去。

隨即,準確說在是在幾分鐘之內,“翔和”號就沉沒了。

因為艦長還沒有下達棄艦的命令,所以“翔和”號上的官兵幾無生還。

關鍵還有,戰鬥還沒有結束,天上仍然有敵機。大概是擔心遭到打擊,趕來的輕巡洋艦在幾千米之外就轉向離開了。

在此期間,其他戰艦一直在向北航行。

沒有人想到澤三還活著,恐怕都認為他與“翔和”號一起殉難了。

大爆炸發生前,準確的說是在遭到致命打擊後,澤三的最後一道命令是讓“瑞和”號的艦長繼續指揮戰鬥。

再說,狹夷海軍本來就有艦長更戰艦共存亡的傳統。

至於艦隊司令,更加得跟旗艦同生共死了。

正是如此,第五航空戰隊才沒有留下戰艦搜尋“翔和”號的落水官兵。

以當時的情況,哪怕有戰艦留了下來,也會去搜尋與救援“瑞和”號,以及其他幾艘沉沒戰艦的倖存官兵。

如果不是何維貴駕駛的“肥天鵝”恰好從附近飛過,澤三的副官帶著一面鏡子,並且巧妙的利用了夕陽的餘暉,引起了副駕駛的注意,那麼他們現在還漂在海上,能不能獲救還得另說。

哪怕能夠獲救,也要等到好幾天之後。

至於在此前發生的事情,那就更有說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