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戰果的戰報不但得由飛行員目視認定,還要用相機拍照,拿回來進行甄別,充當認證戰果的證據。

關鍵,報告的是“重創”,而不是“擊沉”。

因為需要進行補充打擊,所以提交報告的大隊長絕對不會亂說話。

如果報告聲稱已經擊沉兩艘航母,無需進行第二輪打擊,才需要懷疑是否真實可信。

就這麼輕鬆加愉快的幹掉了兩艘艦隊航母!?

第五航空戰隊如此不堪一擊!??

白止戰始終有一種在做夢的感覺,總是覺得那些戰報不真實,像是聽錯了,更像是在夢中才有的幻覺。

直到五點,通訊參謀送來剛剛收到的電報。

由海軍司令部轉發,仍然是一份戰報。

在四點半左右,足島岸基航空兵出動三十架雙發中型轟炸機,在二十架戰鬥機掩護下對第二主力戰隊發起突襲。

攻擊機群拼盡全力,卻沒取得半點值得稱道的戰果。

關鍵就是,機群遭到數十架零戰攔截。

結果,十一架轟炸機在投彈之前就被擊落,還有八架在投彈後被擊落,三架在返航途中墜毀。

最後,只有八架轟炸機脫離戰鬥,其中受到重創的三架能不能飛回基地都是個問題。

此外,還有十一架護航戰鬥機被擊落。

出動的五十架,損失了三十三架,還沒算上飛回去都得報廢的那幾架!

雖然沒有統計在第二主力戰隊上空有多少零戰,但是在十多分鐘的戰鬥中,擊落這麼多的轟炸機,那肯定不少。

這恰好解釋了白止戰的疑問。

至少,部分解釋了他的疑問。

顯然,掩護第二主力戰隊的那些零戰,都來自第五航空戰隊。也正是因為把戰鬥機派了出去,所以在第三航空特混艦隊的機群殺到的時候,在第五航空戰隊上空才只有區區幾架戰鬥機。

到此,白止戰總算可以鬆口氣了。

李銘博在這個時候提出建議,發電聯絡剛出發的第二支攻擊機群,對攻擊戰術做出適當調整。簡單說,就是不要把彈藥全都用在已經遭到重創的兩艘航母上,爭取多幹掉幾艘大型戰艦。

只是,白止戰沒有答應。

道理也很簡單,李雲翔親自做的戰前簡報,沒必要插手干預。

此外,給飛行員一個見機行事的機會,也是在鍛鍊他們。今後遇到類似情況時,才能當機立斷的做出正確抉擇。

不過,白止戰並沒沾沾自喜。

還沒到彈冠相慶的時候!

在收到海軍司令部轉發的戰報後,也就是五點過後,他給四艘重巡洋艦與四艘輕巡洋艦下了命令。組成一支巡洋艦編隊,在天黑之後全速南下,去第五航空戰隊遇襲海域,尋找並且消滅遇到的狹夷戰艦。在天亮之前轉為向西航行,去雙車海峽東面警戒,密切留意從海峽裡出來的敵艦。

幹嘛?

執行偵查任務,搜尋正在海峽裡面向東狂奔的第一主力戰隊。

這個安排,完美的展現出了白止戰把握戰機的能力。

也對得起“瘋狂白”的綽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