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野坐臥難安,白止戰也好不到哪裡去。

雖然在收到命令的時候,他還故意表現得從容不迫,讓官兵都去養精蓄銳,但是在回到司令官住艙後,白止戰也就睡了不到兩個小時,就被一個不吉利的噩夢驚醒了,然後就怎麼都睡不著。

讓他哭笑不得的是,在完全醒過來後,怎麼都想不起噩夢的內容。

要是能夠記得,或許還能找個懂行的解夢。

熬到半夜,估摸著快到吃宵夜的時候,白止戰才去了位於艦島底層的軍官餐廳,點了一份小湯圓。

這個餐廳主要向飛行員開放,不太大,平時也沒多少人來此就餐。

其實,主要是隔著相當於三層甲板的機庫,從艦體內部來這裡要爬好幾層甲板,往返不是很方便。

吃飽之後,又要了一杯咖啡,白止戰才去了位於艦島前端的司令艦橋。

“帝都”級是在“華城條約”與“倫泰條約”簽訂之後,嚴格按照條約限制設計建造的艦隊航母。

嚴格說來,還是帝國海軍第一種艦隊航母。

原因也很簡單,在條約失效之後,帝國海軍立即就對四艘“龍江”級進行改造,把很多過去為降低噸位而省下的東西安裝了上去,只是裝甲就增加了大約六千噸,標準排水量直接飆升到三萬五千噸以上。結果是,按照後條約時代標準,四艘“龍江”級全都歸入了大型航母的序列。

跟“龍江”級相比,“帝都”級在外觀上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艦島更靠近艦首,而且尺寸小了一大圈。

其實,主要得益於煙囪尺寸縮小。

為了解決艦島內部空間不夠用的問題,在設計的時候就調整最佳化了艙室的佈局,在艦島下方增加了一個懸空層,從而把一些不需要留在艦島裡面的艙室挪了下去,為幾處艦橋騰出了更大的空間。

正是如此,“帝都”級的司令艦橋反到比“龍江”級寬敞了許多。

白止戰趕到的時候,只有幾名參謀在值班,李銘博坐在參謀長的位置上打瞌睡,面前是一疊電文。

“將……”

白止戰制止了那個準備打招呼的參謀,讓他別出聲,不要驚醒李銘博。

參謀也很識趣,知道李銘博早累壞了,不然不會坐著就睡著。

白止戰輕手輕腳的走了過去,再輕輕拿起了疊放整齊的電文。

全都是他去休息之後收到的,大部分已經做了批覆,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情,要不然李銘博也不敢擅權專斷。

幾乎全都是海軍司令部、南方艦隊與本土艦隊發過來的訊息。

海軍司令部已經確認之前的一個推斷,狹夷皇國絕不會投降,明天肯定會有決定勝負的一戰。

對此,白止戰並不覺得意外。

狹夷皇國要這麼屈服了,那才是怪事!

不要忘了,自從被戰神陳炳勳率領艦隊用重炮轟開國門之後,狹夷皇國上下就把戰勝梁夏帝國當成復興的標誌。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就是這個原因,狹夷皇國才會在上一次大戰的後期從背後捅刀子。

現在好不容易翻身做了主人,會束手就擒?

用那些喜歡走極端的狹夷人的話來說,哪怕是玉石俱焚,也絕對不會再次屈服於梁夏帝國的淫威之下。

本土艦隊,準確說是桅檣港那邊發來訊息。本土艦隊的主力分隊已經出發,按照臨時修改的計劃,也就是白止戰的要求,帶上了兩艘沒有入列的快速戰列艦,正在全速趕往守望者海峽。

與主力分隊同行的,還有“海龍”號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