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蒼隆”號其實離得很遠,在“加禾”號東南大約三十千米外,基本不存在首先遭到打擊的可能性。

不說別的,特混群的攻擊機群在殺到之後,肯定會集中打擊兩艘三萬噸的鉅艦,沒有理由分散寶貴的兵力。再說了,在發起攻擊之前,特混群的偵察機並沒有發現第二航空戰隊的兩艘航母。

為此,在做防空部署的時候,第二航空戰隊貢獻出了三分之二的零戰。

當時,只有兩架零戰在“蒼隆”號的上空徘徊。

此外,還有四架緊急起飛的99艦爆。

攻擊“蒼隆”號的,就是斷定“加禾”號已經遭到重創,不值得繼續攻擊,從而轉向飛走的兩個中隊的俯衝轟炸機。

準確的說,是其中一箇中隊,八架“黃蜂”。

只是如此,還不算什麼。

要命的是,在這個時候,那三架在完成掃射之後沒有被擊落的“颱風”中,有兩架正朝這邊飛行,而且就是這兩架戰鬥機率先發現“蒼隆”號,呼叫了後面的轟炸機,然後義無反顧的衝了上去。

這兩架“颱風”不但一舉擊落了兩架趕過來堵槍眼的99艦爆,還順帶引開僅有的兩架零戰。在轉向飛走之前,更充當了高射炮彈吸塵器,讓掩護“蒼隆”號的“珍名”號快速戰列艦浪費了不少的炮彈。

結果就是,八架俯衝轟炸機在朝“蒼隆”號俯衝前,沒有遭到戰鬥機攔截,也沒遭到高射炮射擊。

這基本上是一次教科書式的俯衝投彈轟炸!

命中率也高得嚇人。

八投五中!

當然,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帝國海軍飛行員的素質都非常過硬,在戰前的艱苦訓練沒白費。

就是這次攻擊,“黃蜂”獲得了“地獄犬”的綽號,因為俯衝時發出的呼嘯聲,如同地獄裡的惡犬在咆哮。

關鍵,是在一分多鐘內捱了五枚炸彈!

要是中彈的間隔時間長一些,比如過幾分鐘挨一下,這艘航母或許還有救,而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捱了這麼多的炸彈,那就肯定沒救了。不說其他的,只是爆炸引發的大火,就沒法撲滅。

不要忘了,在航母上最不缺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易燃易爆物品。

兩點二十四分,“蒼隆”號在大爆炸中斷成兩截。

大約佔艦體四分之一的艦首部位很快就沉沒了,剩餘的部分,也在三點鐘之前沉到海面之下。

因為艦長沒有下達棄艦命令,所以絕大部分官兵都沒來得及撤離。

最終,該艦僅一百餘名官兵生還。

不管是以發生大爆炸的時間為準,還是以沉沒時間為準,“蒼隆”號都是機動艦隊戰沉的第一艘航母。

至於“蒼隆”號在中彈之後發生大爆炸的原因,一直是不解之謎。

“蒼隆”號在大爆炸中迅速沉沒,拯救了其姊妹艦,也就是“飛隆”號。

當時,在觀察到“蒼隆”號發生大爆炸後,十多千米之外的“飛隆”號才發現了正在快速逼近的“黃蜂”機群,也就是那兩個中隊的另外一個,隨後就召喚了附近的幾架零戰前來保駕護航。

不然的話,“飛隆”號很可能步“蒼隆”號的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