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艦隊西面,大概兩百千米處。

魏成文帶著僚機趕到的時候,空中已經亂成了一片。雙方數十架戰機上下翻飛,就像在舉辦一場用鮮血與生命做抵押換來入場券,把機關槍當武器,只有勝利者才能夠活著離開的化妝舞會。

語音訊道里幾乎全是咒罵聲,偶爾能聽到幾聲歡呼。

其實,戰局幾乎一面倒。

雖然最快飛行速度,爬升率等效能不比零戰差,火力還更加兇猛,防護好得多,但是在至關重要的機動效能上,“颱風”差得太遠了,比如轉彎半徑差不多是零戰的兩倍,滾轉速度也要慢得多。

一對一的格鬥,“颱風”肯定不是零戰的對手。

要說的話,也就足夠的結實。

只要沒被打中要害,哪怕是被零戰的7.7毫米機槍打中幾十次,“颱風”也像屁事沒有一樣。

空中,幾乎都是零戰追著“颱風”打。

一分鐘內,就有三架“颱風”被零戰擊落。

魏成文很想衝過去,可是他不得不扳回操縱桿,駕馭戰鬥機轉向,追趕還在向東飛行的攻擊機群。

就在開始,魏成文收到大隊長的命令,去掩護攻擊機群。

當然,不是單獨給魏成文的命令,而是給所有沒跟零戰遭遇的戰鬥機下的命令,不過總共還不到十架。

攻擊機群能否突破機動艦隊的外圍防空網,就得看護航戰鬥機的表現!

此時,“橫江”號上。

在電訊軍官過來報告的時候,劉向真看了手錶,已是下午一點過。

現在,他得做出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

要不要增派防空戰鬥機,擴大艦隊的防空範圍?

根據剛收到的訊息,在腳島東面向西飛行的機動艦隊的攻擊機群也是分開活動,以中隊為基本的作戰單位。

只是,裡面有幾個問題。

第一,沒有說清楚規模,即到底有多少箇中隊,以及其中有多少是俯衝轟炸機,有多少是魚雷攻擊機。

劉向真已經讓參謀去對電文進行交叉對比分析,只是未必能夠得出明確的結論。

第二,機動艦隊的攻擊機群是向西邊飛行。

這一點非常的明確,所有電報都強掉了這一點,即敵機向西飛行,沒有飛往特混群所在海域。

只是,問題就在此。

敵機難道不會在飛行途中轉向嗎?

不要忘了,特混群出動的攻擊機群其實是在向東北方向飛行,在跟敵機遭遇時,是在敵機的西南方向。

第三,沒有一份報告提到與敵機遭遇後的具體情況。

關鍵就是,有多少架零戰繼續為攻擊機群提供掩護?這些執行護航任務的零戰,是在攻擊機群的前方?在遭遇之後,機動艦隊的攻擊機群有沒有聚集到一起,還是說仍然以分散的方式向西飛行?

其實,這些問題全都由混亂導致。

不能怪誰,畢竟在與敵人交戰的時候,哪怕是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也很難在眼觀六路與耳聽八方的同時,還能夠記下看到與聽到的一切,再絲毫不差的向後方彙報,確保報告的情況與實際的戰況完全吻合。在激烈的戰鬥中,座在狹窄機艙裡的飛行員還記得向旗艦彙報交戰情況,已經難能可貴了。

也就是這幾個問題,讓劉向真很為難。

為難什麼?

要不要為了加強防空暫時放棄第三輪攻擊?

不過,也就只是幾分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