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實戰的門檻(第2/2頁)
章節報錯
主要是彈射器的可靠性不高,維護週期與使用壽命都不算長。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就得儘量少用彈射器。
地勤人員把朱華聖的座機推到了彈射點上,掛上了牽引繩索,起飛引導員隨後就朝朱華聖豎起大拇指。
這是一切就緒,允許起飛的手語。
朱華聖沒有急,也不用著急,因為他的僚機剛被拖上彈射點,地勤人員還在為其固定拖拽牽引繩。
又檢查了一遍儀表,朱華聖才朝起飛引導員打出就緒的手語。
隨後,起飛引導員左蹲弓步,右手繞到了背後,左手向艦首方向伸指,做了一個開槍的動作。
這就是“走你”的標準動作。
當然,如果在右側,就左右對調,即引導員必須面對飛行員,並且得指向艦首,也就是出擊方向。
隨著剎車鬆開,“飛魚”被彈了出去。
十多秒鐘之後,朱華聖的駕駛的“飛魚”還在爬升,他的僚機也已經升空。
在接下來的十五分鐘內,飛行甲板上的十二架“飛魚”,十四架“黃蜂”與十二架“颱風”都將升空。
幾千米外,“龍江”號上的艦載機也在陸續起飛。
按照帝國海軍艦載航空兵的規矩,也就是常說的“誰發現誰攻擊”的交戰原則,第一輪攻擊行動由第一艦載航空兵聯隊充當主力,由第二大隊的大隊長負責戰鬥指揮,第一大隊只負責協助。
為了保險起見,第一大隊大隊長申普少校將留在航母上。
受到兵力限制,第二輪攻擊肯定得由第二艦載航空兵聯隊打主力,同樣是由一位大隊長負責戰鬥指揮。
如此一來,只有發起第三輪攻擊,才輪到申普上陣。
以目前的情況,也就是時間來看,基本上沒有發起第三輪攻擊的可能,能夠在天黑前發起兩輪攻擊就很不錯了。
十多分鐘之後,朱華聖率領第二大隊的艦載機率先向東飛行。
很快,第一大隊的機群追了上來。仍然是十二架戰鬥機,只是俯衝轟炸機少了四架,魚雷攻擊機多了兩架。
又過了幾分鐘,朱華聖他們那飛到了第二航空特混艦隊上空。
由“橫江”號與“嶺河”號出動的八架戰鬥機,三十二架俯衝轟炸機與三十六架魚雷攻擊機已經集結完畢。
機群沒有留下等待,而是以較慢的速度在向東飛行,以此節約寶貴的燃油。
在以往的演習當中,經常這麼幹,也就是在飛行途中匯合與編隊,再一同對敵艦隊發起攻擊。
只是,在實戰中是否行得通,那就另當別論了。
因為需要承擔艦隊防空任務,所以第二艦載航空兵聯隊沒出動多少戰鬥機。
如果從轟炸機與攻擊機的數量看,充當主力的其實是第二艦載航空兵聯隊。
四艘航母,兩支艦載航空兵聯隊出動了三十二架戰鬥機,五十六架俯衝轟炸機與六十二架魚雷攻擊機,總共一百五十架。
只是,與機動艦隊一樣,特混群並沒有立即發起第二輪攻擊。
不是不想,而是辦不到!
在全甲板出擊之後,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完成機庫到甲板的週轉,再次以全甲板出擊的方式發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