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疑慮重重(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是要幹什麼?
逼賀家造反嗎?
要命的是,祝世建告老,劉長勳上臺,讓軍令部的那幫傢伙覺得,苦等二十年的機會終於到來了。
關鍵還有,高野在艦隊裡面,沒有辦法對後方產生影響。
結果就是,在當天,軍令部就下達了命令,讓高野必須採取行動,把精心準備了二十年的作戰計劃轉變為實質勝利。
高野沒辦法廢除由軍令部直接下達的命令,不過他有自己的辦法。
在設定觸發條件的時候,高野沒有想太多。
大戰一觸即發,梁夏海軍的艦隊都已出海,連陸軍作戰部隊都已開始動員,可以說箭已離弦。
開弓哪有回頭箭?
哪裡想到,他想出來的,避免開戰的辦法,現在成了發起突擊的關鍵因素,甚至還是決定性因素。
這難道是巧合!?
高野可不這麼認為。
在他看來,這未必就是巧合,而且藏在巧合假象後面的是不可告人的驚天陰謀,針對的就是狹夷皇國。
準確的說是利用了狹夷皇國。
什麼意思?
大戰結束之後,高野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這個龐大到讓所有國家顫抖的超級霸權,還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如果大戰沒在當時以和談的方式結束,快的話五年,慢的話十年,除了地緣優勢得天獨厚的紐蘭聯邦之外,其他國家全都會被梁夏帝國揍趴下。別說是狹夷皇國,哪怕隔著兩塊大陸的布蘭王國,也會被擊敗。
能戰勝梁夏帝國的,只有她自己!
外來壓力,只能讓梁夏帝國的軍民更加的團結一心。
此後,高野組織了數次兵棋推演,得出的結論無一例外,均是在鏖戰五年之後,被梁夏帝國徹底擊敗。
正是如此,高野才極力的主張跟梁夏帝國和解。
當然,不是說和平共處,而是透過和平穩定的發展,讓梁夏帝國的民眾放棄上進心,不再那麼的爭強好勝。
幹嘛?
只要懈怠下來,梁夏帝國就會被自身的問題所困擾,在短期之內難以向外擴充套件,而長遠的看,就會被自己打敗。
就像俗話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當然,也可以說成用蜜糖撲滅梁夏軍民的野心。
其實,這正是梁夏帝國當今面臨的最為嚴峻的問題。
在黃金十年中,梁夏帝國在戰後誕生的一代人已經習慣了舒服的日子,而隨後到來的大蕭條,不但沒讓年輕人振作起來,反到激發了國內矛盾,讓很多年輕人對帝國當局,對體制感到不滿。
如果梁夏帝國現在發動對外戰爭,很難在國內獲得支援。
相反,如果遭到入侵呢?
也許會遭受極為慘重的損失。
可是,越是慘重的損失,越能激發帝國軍民的愛國之心,越能夠把滿腹抱怨的民眾團結起來。
關鍵還有,梁夏帝國沒有紐蘭聯邦那麼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要是學紐蘭聯邦,玩光榮的孤立那一套,肯定會死無葬身之地。梁夏帝國能夠有今日,也就是在始武大帝時期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
那麼,當前發生的這些,是不是梁夏帝國故意為之?
想到這裡,高野不自禁的哆嗦了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