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無法吞併,那麼“全面勝利”又從何談起?

在根本上,進入工業時代後,除了對荒蠻之地進行開拓之外,開疆拓土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近數十年來,沒哪個列強把領土擴張當成發動戰爭的目的,反到在竭力避免陷入拓地模式之中。

原因也很簡單,開疆拓土在經濟上屬於入不敷出的虧本買賣。

可見,帝國當局自始至終都沒有考慮過在下一場戰爭中奪得全面勝利,更多在考慮如何保住現有格局。

此外,唐祖德之後的歷任首輔全都沉浸在戰後虛假繁榮當中,沒有哪個真正的感受到迫切的戰爭威脅,更別說產生警覺,也就沒有認真的思考,當戰火再一次點燃的時候,帝國到底有沒有退路。

沒有退路的話,還有“全面戰爭”的顧慮?

所幸,戰後的二十年內,帝國首輔換了好幾個,海軍總司令卻一直沒有換,直到現在都是祝世建。

正是有祝世建掌舵,帝國海軍才沒有偏離航道。

在某種意義上,也只有祝世建能夠駕馭這艘全球最大的戰艦,而且讓兩個南轅北轍的派系都俯首帖耳。

祝世建的統帥能力,可不是吹出來的。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本土艦隊的官兵一直覺得,總司令支援東進戰略,為此還擴建了海軍的戰略油庫,把戰略儲備提高了好幾倍。如果不是要打持久戰,又為什麼要花重金修建油庫呢?

南方艦隊的官兵也認為,總司令支援的是南下戰略,因為海軍的主力基本上集中部署在南方艦隊,就連直屬海軍司令部的航空特混艦隊也常駐南方軍港,而且大部分時候都在炎海活動。

此外,在“龍江”級的後兩艘服役後,每年的艦隊演習都在炎海進行,肯定會按照進軍梵炎洋的套路進行對抗。如果沒打算南下,有必要搞得如此大張旗鼓,對一套戰術進行反覆演練?

那麼,祝世建到底支援哪一種戰略呢?

其他人不清楚,白止戰卻是心知肚白。

嚴格的說,祝世建並沒有明確的立場,也不抱任何幻想,自從確定了以東南為主的戰略方針之後,他就做好了兩手準備。換句話,在過去十幾年裡,祝世建一直在針對最糟糕的情況做準備。

在每年艦隊演習結束後的總結會議上,祝世建都會強調一點,帝國海軍必須得做好單獨挑戰與戰勝所有列強的準備,別抱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在下一場大戰中,不要指望能外來援助。

這話,聽上去像是在喊口號。

只是,這絕對不是口號那麼簡單。

十幾年來,帝國海軍一直在這個方針的指引下,朝著最高遠,不過同樣是最現實的方向努力前進。

現在,祝世建已經老了。

就在今年的艦隊演習開始前,他過了八十歲的生日。

在壽宴上,他親口提到,將在年底向首輔遞交辭呈。

不久之後,帝國海軍將用行動來檢驗總司令踐行了十幾年的戰略方針。

當戰火再次點燃的時候,帝國軍人將用行動來證明,臥薪嚐膽二十年,到底能不能改變國家與民族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