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方向之爭(第2/2頁)
章節報錯
要說起來,這裡面的學問就大了。
不說別人,就連白止戰,也是在最近幾年才搞清楚南下戰略與東進戰略的區別,明白了祝世建的苦衷。
什麼區別?
一場有限戰爭與一場全面大戰的區別!
南下戰略,往根本上講其實是進軍梵炎洋,攻佔位於巨大陸西端,跟西大陸與玄大陸相鄰的,被稱為“世界十字路口”的新月帶。如果能以此盤活整個戰局,至少能確保立於不敗之地。
關鍵,還能控制全球最大的石油產地:波沙灣。
其實,有石油就足夠了。
雖然梁夏帝國也有石油,而且是全球最大的產油國之一,但是自產石油根本不夠用,也由此成了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上一次大戰期間,帝國就高度依賴進口石油。到現在,情況不但沒好轉,對進口的依賴程度還有所提高。在和平時期,大約有四成的石油需要靠進口填補。
戰爭時期,可以透過管制措施來降低民用消耗,還可以擴大從駱沙聯邦的進口規模。此外能夠在發電,部分石化行業中,用煤炭取代石油,從而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度,彌補進口減少產生的影響。
只是,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
即便按照最理想的情況,這種節衣縮食的戰略,也就能維持兩年。如果無法在兩年之內擴大進口規模,帝國的經濟就會受到影響,很多跟石油相關的工業將遭受衝擊,從而對軍事行動產生影響。
不說別的,生產炸藥就需要用到石化產品。
這也正是南方派支援南下的主要理由。
只要能控制梵炎洋,攻佔波沙灣,石油就不是問題。到時候,甚至能擺脫對駱沙聯邦的依賴。
此外,南下戰略很和陸軍的胃口。
十幾年來,陸軍一直在強調,駱沙聯邦不可信,絕不能高枕無憂,因為建立駱沙聯邦的那些傢伙,在本質上是民族主義分子,首先考慮的是本國與本民族的利益,他們絕對不會忘記當年的城下之恥。
誰能保證當局勢發生突變時,駱沙聯邦不會把槍口對準帝國?
在上一場大戰當中,狹夷皇國在關鍵時刻反水的教訓依然是歷歷在目。
該戰略有百好,不過有一個無法忽視,而且極為嚴重的弊端。
沒有找對目標!
對帝國威脅最大的,或者說頭號敵人是誰?
那肯定是紐蘭聯邦!
當初,要不是紐蘭聯邦出兵參戰,梁夏帝國早就擺平了其他所有列強,完成稱霸全球的偉業。
南下戰略,帝國把槍口對準的是布蘭王國!
哪怕能夠速勝,也需要大半年的時間,而紐蘭聯邦完全能夠在如此充分的時間裡面完成戰爭動員。
東邊還有狹夷皇國。
總而言之,要南下,就沒辦法對付紐蘭聯邦與狹夷皇國。
等到紐蘭聯邦完成戰爭動員,哪怕帝國使出了全力,最終能夠取得的,也就只是有限的勝利。
當然,更有可能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也就是在掃蕩梵炎洋與攻佔波沙灣之前,跟紐蘭聯邦開戰。
那麼,值得為了波沙灣的石油錯失開戰後的良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