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帝國艦隊司令部”與“聯合艦隊司令部”之外,在裁判中心,也有一個大尺寸的全景沙盤。

其實,這裡才是兵棋推演的主場。

兩個“司令部”發出的作戰指令在此匯總,由裁判組的工作人員展示在沙盤上,裁判根據反映出來的情況進行定奪,在得出了一致的結果之後,再由工作人員把裁定的結果反饋給兩組推演人員。

原本持續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戰鬥,在沙盤上只要幾分鐘就能完成。

雖然祝世建是裁判組的組長,擁有最終定奪權,但是他沒有直接參與裁定工作。只要沒有出現嚴重的爭執,也不需要由他做最終裁決。在這次推演當中,祝世建更像是旁觀者,畢竟他也不是很瞭解航空戰術。

其實,這次推演在開始之後就展示出航空戰術與傳統戰術的巨大區別。

幾個小時下來,雙方仍然在相互試探。

如果在實戰中,這已經過去十多天了。

或許是都不太瞭解航空作戰,所以雙方從開始就表現得非常謹慎,幾乎到了舉棋不定的程度。

關鍵,兩個上尉對海戰的戰術思想都吃得很透。

偵查、攻擊與甄別,分為三段的戰術教條,已經無數次的在實戰中得到了驗證,早已深入海軍軍官的靈魂。

當然,航空作戰也有不同的地方。

在經過幾輪試探後,白止戰與劉向真都把“偵查”放到首位,充分發揮出了航空力量執行偵查任務的超高效率。

關鍵還有,兩人都非常重視隱蔽。

為此,兩人在完成試探之後,把通常用來執行偵查任務的輕型巡洋艦全都撤了回來,而且縮小了本艦隊的活動範圍。

最初,祝世建還不是很明白。

在傳統海戰中,速度快、航程遠、火力不算弱的輕型巡洋艦是主要的偵查力量,肯定會被艦隊指揮官充分利用。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如果把主力艦隊當成獵人,那麼輕型巡洋艦就是獵狗。

可是,在以航空兵為核心的海戰當中,首先被飛機取代的就是輕型巡洋艦。

此外,輕型巡洋艦在執行偵查任務的時候,離本艦隊一般也就一百多千米,而這個距離對飛機來說肯定不算遠。

這也反映出白止戰與劉向真對未來海戰的認知的差別。

在白止戰的帝國艦隊中,只有四艘輕型巡洋艦,而且全編在一起,大部分時候跟隨母艦活動。

從配置看,白止戰主要用這些巡洋艦應付小型艦艇,在夜間為母艦提供近距離掩護。

按照設定,由母艦搭載的飛機無法在夜間起降,因此母艦在夜間沒法作戰。

在劉向真的聯合艦隊中,有足足兩支分艦隊的十二艘輕型巡洋艦,而且其中的八艘編成了一個特混群。

可見,編排艦隊的時候,劉向真依然把輕型巡洋艦當成偵查力量看待。

這種差別,還體現在其他戰艦上。

白止戰挑選了四艘母艦,達到規定的上限,並且為此放棄四艘主力艦,只帶上了四艘戰列巡洋艦,而且在他的特混艦隊裡面,四艘戰列巡洋艦全都做了防空強化,專門為母艦提供防空掩護。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取巧的選擇。

母艦的效能指標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航速,達到了三十三節,因此只有戰列巡洋艦能夠跟上母艦,在戰鬥中為母艦提供掩護。戰列艦,哪怕是“伊莎女王”級那種快速戰列艦也無法跟母艦並駕齊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