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停戰協議(第1/2頁)
章節報錯
爭吵持續了好幾個小時,白止戰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話題扯開之後,與會的軍官再無顧慮,把該說的與不該說的,一股腦全都倒了出來,簡直是嚇死人不償命。
爭吵話題,就只有一個:帝國海軍是被誰打敗,或者說是怎麼失敗的?
雖然白止戰早就被吵得頭昏眼花,但是沒有犯糊塗,而且早就聽出來,扯戰敗原因只是為了達到目的。
目的非常明確:由誰說了算,也就是帝國海軍的實控權。
其實,自帝國海軍誕生伊始,由賀家與劉家充當主演的,以帝國海軍為舞臺的鬧劇就正式上演了。
只是,跟這場大戰扯上關係,也就往前追溯十多年。
之前已經提到,在布蘭皇家海軍設計與建造“無畏”號之前,帝國海軍的艦船設計師就提出了類似的設想,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無畏”號,帝國海軍原本能提前十年發起軍備競賽。只可惜,該建造方案被擱置了十年,帝國海軍由此完美的錯過了引領海軍發展潮流的絕佳機會。
那麼,這是誰之過?
當時,鼎力支援建造新式主力艦的是賀家,而竭力反對的是劉家。
原因也很簡單,賀家主宰造備系,必然是建造新式戰艦的最大獲益方,還能借機向指戰崗位安插自己的人。
這僅僅是開始。
在此之後,帝國海軍多次錯失碾壓其他列強的機會。
比如,隨著“無畏”號下水,海軍軍備競賽全面開始後,帝國海軍卻以新技術不夠可靠為由,壓下了很多新式主力艦的建造計劃,仍然按部就班的建造了十多艘前無畏艦,浪費了大量資源。
關鍵,浪費了比資源還要寶貴的時間。
在大戰爆發後,這些前無畏艦全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擺設!
如果多出十幾艘無畏艦,再同步提前建造超無畏艦,那麼在四年多前,也就是大戰爆發的那一年,以布蘭王國、洛克共和國與駱沙帝國為首的同盟集團,絕對不敢奢望能夠奪得區域性制海權。
在無法保證奪得區域性制海權的情況下,以海權立國的布蘭王國絕不會貿然發動戰爭。
沒有布蘭王國,另外兩個列強哪來挑戰梁夏帝國的勇氣?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帝國海軍能保持兩強標準,大戰或許就不會爆發。
當然,現在爭這些其實沒多大的意義。
此外,讓白止戰震驚的,並非帝國海軍的內部矛盾,畢竟任何一名在海軍學院呆了幾年的軍官對兩大世家的恩怨情仇都有所耳聞。如果說兩大世家沒有矛盾,一直是和睦共處,那才是怪事。
真正的大新聞,還是即將簽署的停戰協議。
也就在前些天,白止戰還在感嘆,昔日不可一世的迢曼帝國也會窮途末路,簽署喪權辱國的投降協議。
現在,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了梁夏帝國身上。
雖然不是投降協議,但是跟除了名字不同之外,具體條款與細節內容跟投降協議沒多大區別。
總結起來,其實也就一句話。
梁夏帝國必須無條件的,把過去半個多世紀裡,在世界各地掠奪的資源與圈佔的地盤全都吐出來。
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一朝回到憲改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