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譚飛不知道,他早就錯過了迴歸譚家的機會,當年如果他知道後悔的時候,就回來,譚舉人就算臥病在床,也會拼盡全力救他回來,可惜譚舉人在死的那一刻譚飛都沒有回來,就再也沒有資格得到譚家人的原諒了。

譚松眼裡的恨意,讓譚飛心驚,他在牢裡,也是見過真正的狠人是什麼樣的,譚松現在的表情,就是要弄死他。

譚芪知道譚雲氏是很尊敬譚舉人這個公公的,做父親的,無論孩子再怎麼不爭氣,都是會原諒的,就像譚松當初席捲了譚芪的聘禮帶著老婆孩子丟下譚雲氏走了,後來又回來了,心裡再氣,再不想搭理,也不會真的不認這個兒子了。

譚舉人臨死前,最擔心的就是他那個天真又可笑的兒子,譚雲氏又怎麼會不明白譚舉人的心,就跟她現在看到譚松的心情一樣。

譚飛還想要咒罵,譚雲氏卻不想再爭論了,唐嬤嬤眼力見十足,連忙又把布給譚飛塞了進去。

“閨女,不管怎麼說,這個人,是你爺爺的兒子,我們娘三能好好的活到現在,你爺爺留下的人脈起了很大的作用,要是你爺爺看著他最心愛的兒子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不知道多心疼,你不認他也沒有關係,不過還是給他重新安排一個身份,讓他能好好過完後半生,算是還了你爺爺死後也庇護了我們娘三這麼多年。”

“憑什麼,我不答應,他逍遙快活的時候想過我們沒有,現在過得豬狗不如了,後悔了,就可以接著享福了?”

“這些年,我織布賺錢,把你和你兒子養得白白胖胖,就是用了他爹的人情,這個咱們得還,以後咱們跟他就沒有半毛錢關係,還是說你有本事把你爺爺的人情還了?”

譚松還想再說,卻也不知道說什麼,他是很清楚的,當初給他們家活計的寒家,是看在譚舉人的面子上,要是今日他堅持要弄死譚飛,他爺爺可能真的死不瞑目,所以也只好不再開口,就當打發叫花子,免得以後把事情鬧大了,到時候還要多一個國丈和小國舅,那就是搶他手裡的東西,還不如撒點好處出去,以後以絕後患。

唐嬤嬤看到譚松臉上的表情變來變去的,就猜到了譚松在想什麼,心裡冷笑:果然是那個人的種,無恥跟算計還真是一脈相承。

“好,我答應您,雖然我這個皇后有名無實,但還是能唬人的,我會讓小泉子去安排的,讓他們後半生衣食無憂,也不會出現在我們面前。”

看著譚芪已經發話了,唐嬤嬤連忙把小泉子招呼了進來:“你去安排,給他們找一處地方,能安穩的過日子,不要再惹出什麼是非,派人守著他們,要是他們不安分,你知道該怎麼做。”

“是乾孃,兒子辦事,您放心。”

又招呼了幾個人進來,把地上的兩人拖著,塞進了馬車,沒有人知道那馬車駛向何處。

譚飛雖然不滿,但形勢比人強,也只好假裝認命,可惜小泉子這種在皇宮中混得如魚得水被唐嬤嬤看中收為義子的人,怎麼可能是沒有手段的人,連敲代打,把幾人治的服服帖帖,乖乖的做個小富翁,後半輩子只能呆在一個縣城裡,出了這個縣城,就會被直接秘密處死。

嚇得幾人連連發誓,絕對會安分守己,對於他們這種人來說,能重新當上良民,有家產,吃喝不愁,已經是很好的事情了,至少譚飛的兒子和養父,是很滿意現在的安排,至於譚飛,誰管他,反正他的兒子和朋友跟他的情分又不多,不過是藉著譚飛的身份,想撈一點好處,現在這樣的好處對他們來說剛剛好。

處理好一切的小泉子留下了幾個人,監視譚飛等人。

譚芪本來還想多留一段時間的,可惜皇后省親是有禮制的,禮部的官員已經上門來催了,譚芪只好跟著唐嬤嬤回王府,再過兩天,就要回京城了。

譚松死活要跟著一起走,譚芪自己在京城都是危在旦夕,哪裡敢把譚松這個專門扯後腿的帶上,連譚雲氏她都不敢帶去,生怕被人給抓住把柄了,弄不死她,就弄她身邊的人,這些譚芪在京城可是見識過的。

“娘,那我就先回去了,您在家,好好保重身體,該吃吃該喝喝,等我下次有機會回來省親的時候再來看您,您一定要好好的。”

譚芪的話,無疑是給了譚雲氏莫大的鼓勵,譚雲氏更是連連保證,一定好好保重身體,等她下次回來。

禮部的人準備的禮品,全部都留了下來,很多都是屬於皇族專用,算是給了譚家很大的面子了。

譚松因為不能去京城,很是生氣,所以不管譚雲氏怎麼罵,把所有好東西都獨佔了,還帶著妻兒搬到了鎮上,接受了幾個富商贈送的宅子,過上了呼奴喚婢的日子,還要死要活的學人家那些官老爺們納妾。

周氏氣得不行,卻也明白現在根本管不住譚鬆了,譚松最後納了一個小官的庶女做貴妾文氏,周氏這個小吏的女兒就不夠看了,文氏不僅長相妖媚,更是溫柔小意,把譚松迷得暈暈乎乎的,什麼好東西都直接往文氏的屋裡送,一家人過得雞飛狗跳的。

文氏一個庶女,能力壓其他姐妹,嫁給年紀身份都合適的譚松,可見也是有些本事的,在加上文氏知道周氏以前刻薄過皇后和老夫人譚雲氏,更是膽子大的欺負周氏,皇后不會給周氏出頭。

周氏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連孃家都不幫她,還處處說她好日子過多了,沒事找事,周氏這才知道自己當初有多過分,被欺負的感覺那麼難受,可惜不管是譚雲氏還是譚芪,都對譚松的後院沒有興趣,隨便譚松怎麼折騰。

譚芪也按照行程,準時的回到了京城,作為皇帝的使臣,譚芪完美的完成了皇帝的吩咐,明山還是給了譚芪不少的獎賞,至少明面上不能刻薄了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