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木實在不敢想象,路有凍死骨的場景。

何況那些骨頭裡,還有她今天才見過,才救過的人。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縣太爺是個好官,你不是也知道這一點嗎?”

顧景城拍拍蘇小木的手,叫她寬慰。

“我讓人將咱們這多的吃的用的,都送到了破廟裡,除了留下來的兩日炭火,還給他們多備上了幾日的,驅寒藥也給了不少,我知道這些都是你的想法,所以都跟他們講,是你吩咐人做的。”

顧景城以免蘇小木再這件事情上憂心過度,所以一回來就又讓人去破廟送東西,他斷然不會讓蘇小木在做好事的時候,她的好事出一點點的錯。

她要積德,她幫她一起積。

“他們應該感謝你的。”

蘇小木沒有想到顧景城會做到這一步,她知道顧景城雖然也是一個面冷心熱的人,但是對待陌生人,他絕對沒有她這般容易散發好意。

“是感謝你,如果不是有你,我不會出手。”

顧景城說的是實話,雖然難聽冷血了一些。

——

屋內炭火融融,一片溫暖祥和。

屋外寒風呼嘯,走過路過的人無不是用力捂緊衣襟,生怕一不小心蜂就從衣服裡灌進去,把骨頭都冷掉。

縣太爺如今就在溫暖的屋子內拿著顧景城送過來的防治之法,叫縣衙裡的所有人按照這套辦法實施下去,用盡全力的去救治百姓。

秋收已經完成十之八九,雖然今年還沒有來得及收取百姓們的糧食稅,但去年的陳米府衙內還剩不少。

再加上縣太爺又找了幾個府城裡的油水大的商賈,從他們身上割了不少的肉,終於是湊齊了可以連續施粥半個月的糧食數。

府城裡的流民不多,大多都是一些原本就沒有生計的老弱病殘,還有靠給別人做工,養活一家人的窮苦人家。

雖然大家各有各的苦,不是每個人都真的沒飯吃,但施粥之舉還是極大程度的緩解了他們的生活危機。

第一日施粥的時候,府城裡幾乎能走能跑能站起來喘上一口氣的的家家戶戶,都傾巢而出的來領取糧食,來喝粥。

大家都怕這施粥只是走個過程,至於粥棚後面的庇護所,除了流民以外,根本沒有誰把那個地方放在眼裡。

第二日施粥的時候,人數比起低於只多不減。但喝粥的人明顯比領糧食的人要少上了不少。不過來庇護所的人卻多了。

第三日施粥的時候,喝粥的人只有昨天的一半,大部分的都是直奔糧食而來,而去庇護所的,堪堪只有第二日的三分之一。

第四日,喝粥的領糧食的人數都趨於穩定。

在這四天裡,縣太爺一直都有派人計算兩處數量,也用以工代賑的辦法,全速將因為大雪而受災受損的房屋都修補起來。

路上走動的人多了,房屋修繕的多了,就又有不少的鋪子開啟門開始做生意。

不過一個十日的功夫,府城就恢復了之前大半的人流量,所有的街道,三分之二的商鋪恢復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