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了搖頭,汪強收起了日記本,同時也收起了對地球的回憶。

開啟車門,已經穿戴好宇航服的他,提著裝置箱跳到了沙地上。為了防止沙塵暴的突然襲擊,在下車前他已經開啟了火星車底盤的錨定裝置,同時在自己背後連上了一根安全繩。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雖然還沒親眼見過,但他在來之前可是聽說過,這裡沙塵暴最大可以達到地球上12級颱風的程度,吹跑他這小胳膊小腿簡直不要太容易。

“湖床沉積相嗎?這都風化的差不多了,底下應該有水,就是不知道能有多少……”

收起了全息影象,託著和行李箱差不多大的裝置,汪強在地上找了個相對平坦的位置,然後將裝置固定在了上面。

整套裝置的科技含量不算高,不過卻相當實用。裝置底部有個撞針,能透過高速撞擊地表模擬地震波,根據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的不同,測定不同深度地層的巖性,同時判定該區域下方是否存在地下水,如果存在的話有多深等等。

從宇航服的胸前取下平板,汪強將資料線連在了裝置上,然後匯出了波形圖。

“匯入完成,讓我瞧瞧……”

順著波形圖向下看去,汪強已經將這裡的地質情況看了個大概,然而當他看到了地下大約兩千米的位置時,他突然愣了下,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測錯了嗎?”

在地下兩千米的位置,三紅藍綠條波形曲線出現了大幅度的扭曲,甚至交織在了一起。在他十多年的工作經驗中,這種狀況還是第一次見到。

將波形圖備份,汪強重啟了裝置,等待了三分鐘後,又測了一組資料。

然而這次的結果還是一樣。

未來人重工的裝置除了名的耐用,不可能才用了這麼幾天就壞掉。然而排除了裝置故障的可能,剩下的情況就只有一個了,那就是目標區域的地質資訊異常複雜。

一百多米的地層段,同時出現了鐵、鋁、鈦……以及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的玩意兒。

用腳想都知道,這絕對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

可如果不是自然形成的,那會是什麼?

一個念頭突兀地浮現在了汪強的心頭,以至於他的心臟砰砰地加速了起來。

“……草,這算是撿到寶藏了嗎?”

深呼吸了一口氣,汪強剋制著心中的激動,也顧不上測第三組資料了。將平板塞回了胸前,他伸手在宇航服的頭盔上按了下,透過火星車上的電臺連線了殖民艙的指揮部。

“這裡是勘探者01,呼叫指揮部。我這裡發生了些狀況……不是安全狀況,我這邊發現了些有趣的東西。”(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