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懷玉,女,28歲。職業:外科醫生。”

“鄧肯·法米加,男,31歲。職業:航天技術工程師,天文物理學專家。”

“克里斯蒂娜·米歇爾,女,27歲。職業:畫家……”

“……”

從克爾溫那裡拿到的名單上一共有二十人,分別來自不同的國家,他們從一萬名志願者中脫穎而出,被選中作為航向火星的先驅,為外太空殖民建立前哨。

“有趣,還有足球運動員?火星上有足球場嗎?”

一邊翻看著名單上殖民者們的個人資訊,江晨一邊跟在克爾溫的後面,參觀陳列在實驗基地內的裝置。如果是往常的話,殖民者們也會在這裡訓練,不過現在他們都在享受著在地球上最後的假期,與地球上的親人朋友告別。

“為了瞭解不同職業的人在火星環境中的適應能力以及心理上的壓力,我們在挑選殖民者的時候會考慮將非相關專業的人送去,這些都是實驗……呃,是殖民計劃的一環。來看這邊,這是殖民單元,也就是未來火星殖民地的中心,也是整個殖民地的生態迴圈裝置的中樞。它的造型很奇妙不是嗎?”克爾溫咧嘴笑著,露出了滿口白牙。

“像一座汙水處理廠。”看著那並列在表面的一排排管線,以及六網格圓蛋狀的主體結構,江晨饒有興趣地多看了它兩眼。

“好吧……您的觀點比較獨特。我們繼續往下看,這裡是小型核聚變發電機。火星大氣層稀薄,同時沒有磁場的保護,土壤中的氦3含量雖然比不上月球那麼豐富,但還是能找到氦3富集區的。唯一麻煩的是氘,只能從地球送去。看來我們必須趕緊想辦法解決第三代核聚變的難題,如果核聚變能源只消耗氦3,月球殖民地的負擔也會減輕不少。”

“研究需要時間,不過我想應該不會拖得太久。”江晨無奈道。

現在第三代核聚變已經是末世那邊27號營地的主攻研究專案,只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取得太大的進展。唯獨科研這種東西,他無法安排個固定的時間表出來,也許明天一覺睡醒末世那邊的研究就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也或許這個專案就像當初的曲速引擎一樣,半天都沒一點動靜。

克爾溫聳了聳肩,繼續往下走,向江晨介紹起那個稜臺狀的小房子。

“這裡是殖民者生活單元,分為四個格段,可供四個家庭居住,透過管道連線彼此,並最終和殖民單元相連。”

“這是?”江晨將目光投向了生活單元的後方,那是一座形似水族館魚缸的裝置,透過半透明的外壁可以看見一條條並列的細圓管,圓管上面遍佈著厚厚的青苔,整個浸泡在培養液中。

“這是真菌培養室。”克爾溫臉上浮現了一抹自豪的微笑。

“種蘑菇的?”

“那倒不是。”克爾溫哈哈笑了笑,走上前去拍了拍那座長滿青苔的巨型魚缸,接著說道,“這裡面培育著特殊菌種,能夠在高二氧化碳濃度與低重力的環境中生存,透過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成有機物,同時生成氧氣。這玩意兒可以配合有機轉換爐使用,生產的營養合劑我喝過,味道還湊合。”

“多喝幾天你就想吐了。”調侃了克爾溫一句,江晨饒有興趣地打量了這臺裝置幾眼,不過就在這時,一個疑惑卻是湧上了他的心頭,“我記得在光合作用是要消耗大量的水吧,難道火星上也有冰?”

“有液態水,只不過很稀薄,大多浸潤在土壤中,而且含鹽度非常高,就像滷水一樣。不過幸運的事,我們有辦法將它們變成純淨水。透過對岩石侵蝕形態和地形的分析,我們會將著陸點選在湖相沉積環境區域。然後就得說道這套裝置了,”說著,克爾溫走到了一臺立著的圓柱狀長筒面前,拍了拍那銀白色的筒身,“離心式抽水機,這玩意兒技術含量不高,但放到火星上絕對管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