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華書院。

沉寂地夜裡,悠然鐘聲在此間迴盪。

深處閣樓,自熊老師前往燕國雪山鎮守山外屏障,唐餃便暫掌院長之位,他目前無疑都是魏國長安城裡的最強者。

正在閉目養神的他,忽然睜開雙眸。

他的視線直抵夕水街。

閣樓外候著的書童察覺到異動,輕輕敲響房門,詢問是否有什麼需要。

唐餃沉默了片刻,淡淡回應道:“無事,你且去休息吧。”

閣樓外有腳步聲遠去。

......

皇宮大殿裡,燈火通明,宛如白晝。

魏國皇帝也在注視著夕水街,他的神情頗為凝重。

有伺候著的內侍小心翼翼,那是一位老內侍,是陪伴魏國兩代皇帝的人物,雖然很明白現在陛下的心情,但也只有他仍敢在此時開口說話,小心翼翼的服侍只是他該有的姿態,“陛下,若是不喜,警告一番便是。”

魏國皇帝皺著眉頭,輕聲說道:“國師此舉看似為朕,實則別有心思,朕只是很好奇,他到底是存著哪般心思,本以為是源於北燕道宮,可現在看來,卻不盡然。”

在他視線裡的夕水街是很正常的,但不意味著他就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老內侍小聲說道:“芍華書院那位唐院長無動於衷,興許也有什麼心思在。”

按照原本魏國皇帝的意思,不管青羽宗宗主做什麼,最終芍華書院那位暫掌院長之位的人肯定有態度,但事實證明,根本不是那樣。

魏國裡針對是否要同姜國結盟及當今天下局勢的問題,分出很多派系,而目前長安城裡發生的事情,無外乎只有兩種最大的聲音,一是想要殺死李夢舟,二是保護李夢舟。

可因青羽宗宗主的陣術遮蔽,若非提前察覺到情況的人,此刻便也不能清楚到底在發生什麼,而清楚的人,卻都沒有動作,那自然是相當奇怪的事情。

魏國皇帝已經在明面上表達出了對姜國來使的友好,自然也有表達出對離宮劍院七先生和懸海觀葉先生的友好,他是皇帝,縱使心裡不是那麼想,嘴巴里也不能那麼說,具體該怎麼施行,自有手底下的人行動。

但不管他怎麼想,李夢舟要不要死,其實都是不那麼重要的事情,他也沒覺得青羽宗宗主能夠成功做到,可在芍華書院裡那位無動於衷時,情況就會變得大不相同。

李夢舟死在長安城裡,有利有弊,甚至可能弊要大於利,若要選擇,魏國皇帝當然不希望李夢舟在此時此刻死在長安城裡,哪怕李夢舟死在長安城外,都比直接死在長安城裡好。

“子夜之前,若依舊沒有人動作,你便親自去一趟吧。”

老內侍默默點頭。

......

夕水街裡那座府邸。

葉桑榆在仰望著星空。

守門的幾名姜國甲士,快步走來,他們的面色都很沉重。

“葉先生,有問題。”

葉桑榆沉默了片刻,說道:“早便有問題,自李夢舟走出府門開始,我便察覺不到他的氣息,可又感覺他離我很近,我雖然很相信他可以擺平,但現在的情況,終究讓我有些心裡難安。”

那幾名甲士很是不能相信的說道:“在這魏國長安城裡,難道真的有人敢這麼做?”

葉桑榆說道:“對某些人而言,沒有什麼敢不敢,只有想不想,我覺得你們應該通知那些姜國來魏的大臣,讓他們想辦法連夜進宮面見魏國皇帝,不管那魏國皇帝見與不見,起碼都能探聽清楚他的態度。”

就算魏國皇帝表達了友好,可針對此事,那份友好,沒什麼作用,葉桑榆需要清楚此時此刻魏國皇帝的態度,從而才能決定是打,還是借用魏國皇帝的力量。

如果魏國皇帝不見姜國的大臣,那便是最糟糕的情況,而如果見了,哪怕魏國皇帝也別有心思,可只要那份態度在,她就能讓魏國皇帝不得不介入。

而在葉桑榆計劃著的時候,有揹著厚重寬劍的青年,站在了長安城外,他抬眸注視著城頭,一雙眼睛很是明亮。

魏國鎮武司司首迎出城來,他是一位四境巔峰的修士,在魏國長安城裡的職務與徐鶴賢相似,其在兩國朝堂裡的品級也是相等的,但鎮武司司首可沒有四境裡無敵的稱譽。

他的身材壯碩,看起來大約四十好幾的年紀,雙目也是炯炯有神,可在出城見到那身背厚重寬劍的年輕人時,他眼睛彎出了一抹很和善的笑意,開口說道:“早聽聞梨花書院親傳北先生,正式入世,沒想到卻來了我魏國長安,真是有失遠迎。”

厚重寬劍是巨枝,青年是北藏鋒。

他抬眸看著鎮武司司首,淡淡說道:“冒昧造訪長安,能得鎮武司司首大人親自相迎,亦是在下榮幸。”

鎮武司司首笑著說道:“北先生代表梨花書院,能來長安,自是讓我等蓬蓽生輝,但天色已晚,恐不能好生招待,便由我先代陛下接待北先生,定然不會讓北先生委屈。”

北藏鋒淡淡說道:“我聽聞姜國來使早已來到長安,現在天色確實很晚,無需司首特意陪同招待,只需司首告知我七先生暫住長安何處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