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你的字一文不值(第3/3頁)
章節報錯
薛忘憂老神在在的低頭看著自己的腳面,藥王辰儒在向皇帝陛下說明著皇后娘娘此刻的身體狀況,江聽雨、徐鶴賢,包括範無味在內,都靜靜地站在殿內。
除了軍部裡幾位神將都不在都城,而青雲監裡也全是讀書人,便只剩下嶽世庭不在,天樞院在內的三司之首都在這裡。
得益於藥王辰儒的強大醫術,皇后娘娘氣海里那道外來的氣息已經得到壓制,雖然暫時不能驅逐出去,但身體已經沒有什麼大礙,只是暫時不能下床走動罷了。
皇帝陛下稍微感到心安,注視著殿內的那些人,沉聲說道:“南城門有劍院弟子甯浩然領隊鎮守,東城門有謝春風,西城門和北城門也分別有沈秋白和北藏鋒在,他們是屬於最後攔截的關卡,真正的戰局還是在宮裡,你們勢必要把那山外修士給朕揪出來。”
薛忘憂砸吧砸吧嘴,抬頭說道:“陳莫西也早已回到了都城,陛下怎麼沒有把他找來,何必來打攪我喝酒呢。”
薛忘憂是五境巔峰的強者,又身為劍修,不是很喜歡朝堂,若非是皇帝陛下請他,他肯定不想理會這件事情,哪怕都城裡可能出現了山外修士,在他想來,也有其他人來解決,根本用不著讓他離開自己舒服的躺椅。
這倒也不是薛忘憂不給皇帝陛下面子,更何況在劍院弟子有關修行的某些方面,他還有求於陛下,他只是純粹的覺得陳莫西作為國師,理應出面,在宮裡沒看到他,就很不爽。
皇帝陛下看了薛忘憂一眼,說道:“國師回到都城後,便在摘星府的行宮裡潛行研究海納百川的星辰之術,尋找進一步突破境界的契機,朕便沒有去打擾他,薛院長乃是我姜國第一劍修,曾經在蕩魔時期,也和山外修士交過手,這件事情請你幫忙再適合不過。”
無論是徐鶴賢還是範無味,甚至是江聽雨都沒有真正經歷過蕩魔時期,在他們還是少年的時候,蕩魔時期便已經結束了,且就算是踏上修行路,也只是最底層的小人物,是根本沒有那個資格接觸山外修士的戰爭的。
更何況,在蕩魔時期的初階段,徐鶴賢和江聽雨才剛剛出生不久,就連皇帝陛下也還在牙牙學語的年齡,範無味更是還沒有出生。
陳莫西和薛忘憂在那個時期也都是十幾歲的少年,但至少他們是經歷過那個時期的,而且在蕩魔時期結束時,他們也都成長到了一定地步,都是曾經的驚才豔絕之輩。
針對山外修士,陳莫西和薛忘憂當然至少要有一位坐鎮皇宮之內,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江聽雨這時上前一步,說道:“陛下,罪臣調動天樞院在都城的所有力量,已然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且不論宮裡潛藏的那人是不是山外修士,他都不是一個人,在宮外,還有一部分人協助,臣已派人前往抓捕,只要抓到宮外的人,憑藉徐司首審訊犯人的手段,宮裡那個人的身份必將被揭露。”
徐鶴賢雖然向來和江聽雨不對付,但在眼下這種情況,他也是及其配合的說道:“微臣定當傾力協助江院首,勢必在黎明到來之前,將兇手緝拿歸案。”
這對皇帝陛下來說絕對是好訊息,但凡想到那山外修士依然潛藏在皇宮裡面,甚至可能就在自己身邊不遠處,那滔天的殺意便是不受剋制的。
皇帝陛下身為一國之君,自然不會懼怕那些山外修士,但山外修士對天下人的威脅都是不可想象的,他擔憂的只是皇后的安危,若能早一點抓捕兇手,自然能夠早一點安心,且他已經安耐不住想要將那山外修士抽筋剝骨的衝動了。
範無味沉思著說道:“如果那山外修士在宮外還有幫手,修為境界必定不會很高,但至少也不會太低,要麼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擺脫宮裡的眼睛只能留在宮外提供一些幫助,要麼就是另有安排,出於保險起見,前去抓捕的人都要具備一定的實力。”
江聽雨說道:“天樞院由青一親自前往抓捕,各司也派出了高手分頭行動,亦有軍部神將麾下培養出來的強者隨行,縱然敵軍實力出乎意料,在四座城門外嚴防的各座修行山門的強者也能立即分出人手來援助,可保萬無一失。”
“且我將這件事情故意透露了出去,他們勢必會想辦法朝著城外逃離,就算是宮裡潛藏著的那位,早晚也會坐不住。”
“他在暗,我們在明,他或許很清楚現如今的皇宮裡有多少修行強者,哪怕他的耐心很足,也絕不可能坐等著被我們找到,一定會有想要逃出皇宮的念頭,而我們要做的,便是在他猶豫逃離或按兵不動的選擇下,逼他做出我們想要的選擇。”
“這裡是都城,我們姜國人的都城,隱藏再深的人物,也難逃法網,他註定插翅難飛。”
江聽雨在短時間裡做出了很多的安排,幾乎把潛藏在宮裡的那個人能夠想到的出路都給堵死了,唯一留下的生路,也佈置好了陷阱,就算這件事情被對方所察覺,但他也只能繼續往陷阱的方向走,因為其他方向全是懸崖,就算明知前方有危險,至少還有一份希望。
範無味很是敬佩的看著江聽雨,默默豎起了大拇指。
就連徐鶴賢此時也不得不承認,江聽雨真的是智商和力量雙絕的強者。
他一直以來都認為江聽雨不適合待在廟堂,因為江聽雨是從江湖走來的,是不服管教的,曾經的他意氣風發,無視世間規矩,是極其不受控的一類人,就像是劍修一般令人討厭。
但有時候他又不得不去承認,在某些方面,江聽雨真的很強,而且很冷靜。
皇帝陛下也很滿意江聽雨完善的安排,在廟堂裡,除了作為枕邊人的皇后外,江聽雨一直都是他最為信任的人,因為他們在少年時期便相識了,那個時候皇帝陛下還不是皇帝,江聽雨依舊是那個意氣風發的俠客。
步入中年的江聽雨,自然要比少年時的他成熟很多,甚至完全可以用兩個人來形容,但江聽雨曾經行走江湖的霸氣始終都在他的血液裡,只是被隱藏了起來罷了。
“那麼朕便等著諸位愛卿,將那山外修士扔到朕的面前。”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