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那個讀書人和劍修(第2/3頁)
章節報錯
雖然並非所有的武道宗師都如趙無極一般,但趙無極畢竟曾經短暫的進入過修士的眼睛裡,他們對武道宗師的看法,大多都是以趙無極來推算的,就算李夢舟不及趙無極,但他終究也曾以未入遠遊的境界誅殺過承意境的軍部裨將張崇。
對於那件事情有青一插手的痕跡,都城裡也同樣沒有多少人知曉,而且除了天樞院和離宮劍院裡的少數人外,張崇被李夢舟所殺的真相,也只有玄政司的少數人才知曉,都城裡的人根本不曾把張崇的死和李夢舟聯絡在一起。
所以謝春風的看法倒也符合情況。
但甯浩然深知李夢舟具備著武道宗師的體魄,只是因為面對的是跨過四境門檻的陸長歌,才表現的極為狼狽,若是同境的交鋒,有著武道宗師的體魄加持,想要近身是很容易的事情。
至於李夢舟為何沒有那麼做,甯浩然便也不做他想,他毫無保留的相信自己的師弟。
這是沒有任何道理可言的,信任本身也是一種很玄妙的東西,尤其是在離宮劍院裡,哪怕師兄弟們常常有互懟的畫面,暗自非議著缺點,但不論大事或小事,他們相互之間都很信任,縱使那份信任顯得有些盲目。
......
夜色深沉,接近凌晨,雨勢終止息,微弱的繁星也重現夜空,皎白月色照耀著都城大地。
皇宮近前的那座五層樓,燈火通明。
場間舉劍相迎的那個讀書人和黑衣劍修,展開了一場十分精彩的戰鬥。
令得觀戰者議論紛紛,歎為觀止。
明明二者都是未曾跨過四境門檻的小修士,但他們戰鬥的畫面卻很是讓人如痴如醉,渾然讓人快要遺忘他們只是三境的修行者。
兩柄劍再一次相遇後,劍的主人分離,站在遠處相互對望著。
李夢舟的神情很平靜,他雖然很明確具備著越境敗敵的實力,但和同境的關慕雲拼盡全力,純粹以各自的手段來戰鬥的感受,帶給他很不一樣的感覺。
所以他沒有想著迅速結束這場戰鬥。
“剛才我從你的氣息裡感受到了一絲劍意,雖說書院裡也有著一些劍修,但已經不屬於劍門弟子,他們的劍道和劍門的道不同,最接近劍門之道的應該便是書院北先生,你從他那裡學了劍道?”
劍氣是一種延長的具象化的攻擊手段,非是劍門獨有,而劍意是更高層面的一種意境,也可以稱之為一種氣勢,不可捉摸,非劍修之道,自然很難領悟這種意境,但也有機緣巧合釋放出這種意境的用劍修士,那種巧合是真的需要很大的機緣,也不能像劍修一般如臂使指。
關慕雲的劍蘊含著一絲劍意,自然也是很難得的事情,哪怕只有一絲,但也算是入了劍道的門檻。
只因北藏鋒修習的也不是真正的劍道,雖有劍意,卻無法蘊養出本命劍,也修不成劍心,但他的劍道已經越來越接近劍門的道,缺少的只是劍門精髓罷了。
例如一個吃客,吃遍了天下山珍海味,每一種菜餚都如數家珍,也能嘗試著做一些菜式,但終究不是真正能夠輕鬆做出美味珍饈的神廚。
關慕雲所接觸的劍道自然便更低微了。
李夢舟沒有對這件事情刨根問底,他只是有一些意外,並沒有太大的好奇心,因為就算關慕雲領悟到了一絲劍意,也遠遠不夠資格稱之為劍修。
從劍技入微到聚劍成勢,便是對劍技的熟練掌握,能夠斬出劍氣,此乃劍門之道的基礎,就算不是劍門弟子,三教修士也能做到這一點,只是所修行的道路不同,縱然手段相近,也是相隔很遠的兩條完全不同的路。
再往上的一個階段便是劍意的領悟,除了對劍技更加熟練的施展外,最關鍵的還是蘊養出自己的本命劍,真正到了人劍合一的地步。
更別說往上愈加深奧的劍心蘊道,無我無劍的至高意境。
劍修一途重重難關阻礙,佈滿荊棘,非是掌握到了一點基礎,就能稱為劍修的。
關慕雲注視著李夢舟,沉默了片刻,說道:“我只是在師兄那裡學習了一些微末的劍道,我資質有限,對劍道一竅不通,且我是書院弟子,沒道理去修習別的門道,那一絲劍意只是機緣巧合下領悟到的,不是每次都能施展的出來。”
李夢舟沒興趣探知這些,平靜說道:“要不要再接我一劍?”
聞言,關慕雲的神情驟然變得凝重起來,他能夠從李夢舟平淡的語氣中聽出接下來這一劍,非同小可,或許是屬於李夢舟最強的一劍。
他當即便緩緩催動氣海內的靈氣,氣海沸騰起來,轉入四肢百骸,充盈在身體裡的每一個部分。
在做了充足的準備後,關慕雲深深吸了口氣,目光微凝,鄭重說道:“請。”
李夢舟自然能夠察覺到關慕雲身上的變化,但他毫不在意,平靜說道:“這一劍,名為三尺秋水。”
三尺秋水。
是能夠把劍修近戰時的破壞力和速度等各方面都提升到極致的一門劍技,把對手鎖定在三尺之間,雖然李夢舟領悟的並不深,境界稍微高出他一些的人有大機率能夠逃脫,但面對同境的對手,他有自信,在這一劍下,對方避無可避。
所以無論關慕雲做出多少準備都於事無補。
除非他能夠一直高速移動,讓這一劍無法將他鎖定在三尺之地。
但關慕雲似乎並不清楚這一點,李夢舟也沒有提醒他。
既是斬出的最後一劍,那麼便要保證萬無一失。
李夢舟舉起了手中的烏青劍,向著關慕雲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