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為第一劫紀所生。”

“乃在道祖之前已有生機,不死不滅。”

“曾經硬生生抵著劫劍的正面劈斬而不死,擊殺過上清的分化之身。”

“四御之中,皆有一面抵達了極致,甚至於在三清之上。”

“北帝之殺戮,南極之長生,勾陳之兵戈。”

女子微笑,而後微微抬眸,道:“咳嗯……”

“以及,后土之沉厚大德,承載萬物,母性慈悲,生死輪轉……”

元營元君咳嗽一聲,道:“娘娘。”

那位五官大氣明朗的女子眨了眨眼睛,自然而然地道:

“只是,道祖之強,在於無有弱點。”

“四御皆有某一面甚至於在道祖之上,但是,三清道祖卻皆是圓滿。”

“求其道,得其全。”

“而四御卻是求其極,失其圓,行差踏錯,終究不同的。”

“無惑可要記住。”

元營元君對於后土皇地祇將這些方向性的東西告知於少年,並不覺得意外,因為當年的太乙救苦天尊,也曾經被后土皇地祇娘娘如此教導過,她的性格溫和平緩,囊括萬物,不管這些後輩能走到多遠,方向卻都會給他們指出來。

少年道人道:“那麼,昊天大帝呢?”

於是后土皇地祇神色微頓,而許久後,道:“他?他沒有哪一步是最強的,他是那種,會為了某個想法而付諸行動的求道者,也是踐行在大道上的祭道者,他走的路,和我們都不同,他是【以力證道】。”

“天庭之所以是天庭,是因為昊天還在。”

“但是……”

后土皇地祇收回了話題,沒有繼續下去。

而少年道人詢問道:“東華帝君,是哪一位的麾下?”

后土皇地祇許久後,笑嘆道:“是鬥部,但是卻非是北帝,北帝現在已經傾向於是執法,而鬥部,有極大機率是偏向了勾陳大帝陣營,那是主掌兵戈的帝君,他是曾經用來同時制衡南極長生大帝和北極紫微大帝的那個。”

“四御之中,用來制衡調整南北極,同時掌管天地人三才。”

“主御群靈,執萬神圖。”

“近來應也在閉關之中。”

“八千年前,勾陳閉關之後,東華應該就有證道更高,而後取代其位格,成就【御】之尊位的想法了罷。”

少年道人安靜,而後土皇地祇娘娘笑了笑,道:“只是說,你若是有心的話,也可以領受南極長生大帝的天帝符詔,成為仙吏天官也可求一道長生之路,而若是有心於大道的話便要繼續苦修。”

“【移鼎】境界之後,你的元神已落入了元炁之鼎,卻要以你之【真火】淬鍊。”

“這一步,需無為而為,自入定,觀照而漸至於無為功夫。”

“要有四正。”

“交感而後生,媒合而後生,靜定而後生,息定而後生。”

“於是你之鼎中,便有【火珠】,只在內動,不復外馳,這一步,在道門之中,名為【元神寂照】,佛門之中,尊為【陰陽不昧】,是為【得證真空】之境,之後便可心不生滅。”

“心不生滅,以褪去其陰,盡化其陽。”

“在這之前,你在煉炁,使其越發強橫,但是這一步卻是要反其道而運轉之。”

“炁自圓滿漸斂,自微動到不動而盡化,真意之運以寂照而至於無覺。”

“炁神已定,則陰氣漸減,陽氣漸增,若是能夠進入【慧而不用,轉識成智】,則胎圓可證,陽神可成,在這一步卻已非凡俗之手段了。”

“佛家稱呼為六通,自證佛家六大神通。”

“而道門則是陽神,可以陽神而出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