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棧內,將衛卿卿與江春秋打發出去送信後,季平安關起門來,盤膝在地。

取出錦囊開始翻找,不多時,他倒出一隻稻草人。

稻草人不大,只有巴掌大,臉上貼著一張紅色的符紙。

這是他很多年前得到的一隻法寶,準備用在明天。

“探路的辦法很簡單,既然明日約我們的人不是遊白書,那大機率是個陷阱,我寫兩封信,你們各自送去道門巡查,以及縣衙官府,明天讓他們過去湊湊熱鬧,所謂渾水摸魚,只有把水攪渾了,我們才好看清水面下的東西。”季平安解釋道。

江春秋遲疑道:

“但只怕對方不見兔子不撒鷹,若咱們無動於衷,對方也不現身怎麼辦?”

季平安當時的回答是:

“誰說我不去?”

房間內。

季平安藉助燭光,打量著稻草人,笑了笑,自言自語道:

“明日只好請道兄走一遭了。”

說著,他朝其輕輕吐氣,紅色符籙倏然明亮起來。

不多時,小小的稻草人彷彿活了,被賦予靈魂,跳到地板上,然後面朝季平安,擺出盤膝打坐姿勢。

繼而,其竟幻化成另外一個“搬山道人”。

容貌、氣質、神態,看不出任何區別。

“搬山道人”看向季平安,微笑捋須:“理應如此。”

一夜無話。

後半夜的時候,徐縣開始飄落細碎的冬雪。

翌日天明,季平安醒來的時候,就看到街道上、屋脊上、遠處的山川草木,都染了白霜。

這場雪不大,起碼並未影響城中百姓的生活。

三人在客棧用了飯,之後騎上馬,沿著大街朝城外趕去,一時間不知牽動多少目光。

只是奇怪的是,當三匹馬出了北城門後,忽然一寸寸淡化消失,好似從不曾出現過。

與此同時,南城門外,官道上忽然多了個老道士。

季平安依舊以“搬山道人”的外貌行走,厚厚的棉袍垂下,腰間的風水盤隨著走動搖晃。

出城後,天地寂寥。

這下雪天城外行走的人很少,只偶爾才能遇到。

要麼是趕著驢車,朝城裡送貨物的商販,或是頂風冒雪,揹著扁擔的貨郎。

一名老道士行走在其中,很不起眼。

季平安一路步行,不疾不徐,掐著趕在正午前,抵達了“黃龍墳”。

所謂的“黃龍墳”,其實是官道途徑的一座山的名字。

冬日裡,山上沒有綠色,一片枯黃,遠遠望去,如同一座巨大的墳塋。

官道旁,偶爾會有一些留給行人歇腳的地方。

季平安抵達的時候,一眼便瞅見了一座茶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