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這詩句,何人所補?(二合一)(第2/6頁)
章節報錯
“如此詩作,不該埋沒在此。”
韓青松先是沮喪,繼而興沖沖邁步朝文軒樓返回,準備將此事彙報給夫子。
……
……
與此同時,文軒樓內。
文會的氣氛也漸漸熱烈,逐步推向高潮。
一樓大廳早已被重新規劃,擺放成一大片“觀眾席”,由神都讀書人佔據。
專屬兩片坐席,分別由雲槐書院與翰林院佔據。
最前頭是並排的長桌,擺放有筆墨紙硯,中間是鋪陳名貴地毯的過道。
頭頂還垂下一幅幅詩文條幅,文會的流程很簡單:
由雙方派出代表,在準備好的木箱中抽取主題、體裁。
繼而,雙方進行創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作品公開朗讀,給在場諸多讀書人欣賞品鑑。
並由裁判席上的“評委”進行點評,決出勝負。反覆數輪,才可塵埃落定。
“截止!”
這時,站在場中的“令官”瞥了眼沙漏,用小錘子敲鐘宣告。
雙方才子停筆,後退數步,由專人謄抄出副本,一路踩著樓梯上了二樓雅間,遞交給評委以及來圍觀文會的王公貴族,儒學名士。
很快,眾人交頭接耳,品評議論。
大廳中則有人起身,抑揚頓挫,朗誦一番,引得滿堂彩。
“又來了,又來了。”二樓某個雅間中,俞漁站在欄杆邊,朝下望去,強忍打哈欠的衝動,這會才抬起精神。
在她身後,一張擺放瓜果梨桃的圓桌旁,是鬢角霜白,身穿淡青色道袍的清矍老者。
道門長老,陳道陵。
這時候,老者捏著茶杯,聞言搖頭失笑,對於自家聖女的德行一清二楚,哪裡懂什麼詩詞文章,無非是來湊熱鬧。
關心的,只是勝負。
幸好是在二樓,否則以俞漁的風格,大抵要強裝著“聖女”人設,苦捱數個時辰。
想著這些,陳道陵抬頭,看向二樓對面雅間裡的高明鏡。
此番文會,只有道門與墨林到場,前者為凸顯周朝第一大派風度,後者則更純粹些:
墨林擅琴棋書畫,與雲槐書院氣質相似,關係素來不錯。
他又將視線挪移,投向右側二樓最顯眼的一處雅間,便是評委席了。
相比於其餘兩派演武的劍拔弩張,文會突出一個風雅,顯得氣氛融洽許多。
“咦,這一首有些意思……於文靖,若老夫沒記錯,乃是翰林院一庶吉士?”
被尊稱為“曾公”,昔日在青杏園中亦擔任裁判的白鬚老者捧起一份詩文,咀嚼再三,笑著看向後者。
當初與季平安有一面之緣,面容方正,古板的承旨學士今日一身官袍,端坐紅木大椅中,聞言笑道:
“曾公好記性,確乃去歲新晉的後輩,科舉文章還算不錯,不想詩詞也尚可。”
旁邊。
氣質儒雅,頭戴方巾的大國手連叢雲也看了眼,微微頷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