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72章 好日子要來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些木炭,就是氧化鐵的還原劑。
三日後,林碩和奉國教授等人聚集在遮雨棚下,準備第一次開爐測試。
先是點火,將礦石和木炭磨成粉從爐喉倒入,利用風箱將火焰的溫度不斷提升。
還原反應要在七百度以上的高溫下進行。
熱量透過爐窯層層傳遞,到達上方時,溫度已然不足。
可能是爐窯太高的結構原因,但更大的可能性是溫度不夠。
林碩沒想到第一步就出現問題,奉國教授檢查過後,猜測應該是風道的設計不合理,還有一部分空氣潮溼的原因,導致火焰的溫度無法繼續提高。
他們不得不停下,重新修改風道,木柴也改用木炭,再重新測試。
又過去兩天時間,爐窯內的溫度終於提高上來。
在高溫下,木炭和鐵礦石中的氧化鐵發生反應,爐窯的頂部冒出滾滾濃煙,將棚頂都燻黑了。
奉國教授親自站在搭起來的木頭架子上,手拿一個長棍,攪拌鐵粉和炭粉,使其充分接觸。
還原得差不多了後,開啟爐腰的隔斷層,使殘渣經過爐腰,落入下方的爐腹中。
在這裡,爐內的溫度達到了最高,足足有一千七百攝氏度。
高溫逐漸將鐵水融化,和殘渣分離開來,但是其中還有不少雜質,以他們目前的技術暫時無法分離。
不過也足夠了,他們需要的並不是純鐵,而是鐵合金。
純鐵的質地偏軟,這些雜質不清除,雖然會影響鐵的堅固性,但是從大方向上看,是有利於後續的鑄造的。
爐窯足足燃燒了八個多小時,爐腹中已經是滾動的鐵水,鐵水上面漂浮著一層黑色的雜質,不時地鼓起一個泡泡,發出咕嚕嚕的聲音。
到了這個時候,除了幾個必要的人員外,大家都退到了遠處。
誰也不知道爐窯能不能承受得住鐵水的衝擊,如果炸爐,距離得太近,很可能屍骨無存。
漆黑的夜晚,爐窯中火光沖天,奉國教授從架子上爬下來,興奮之情難以言表,“過濾吧,可以引出鐵水了,模具準備好了嗎?”
兩名把模具搬過來,足足有二十多個。
這其中有鋤頭,鐵鍬,鐮刀,犁,全都是農業工具。
這也是林碩等人商量後的想法,工農不分家,先儘快地提高糧食的產量,才能擴大人手,去搞工業,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到了最關鍵的時刻,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隨著奉國教授開啟隔離爐腹和爐缸的開關,鐵水慢慢陷入爐缸中,殘渣留在上面。
等爐缸中聚集的鐵水足夠多,從提前開出的小孔中緩緩流出,助手立刻將模具放在下面。
滾燙的鐵水滴落在木頭模具上,很快就燃燒起來。
澆灌滿了後,換成另一個模具,將已經澆築好的模具放在一旁等待冷卻。
第一爐鐵來之不易,他們沒有用水淬,而是自然冷卻。
水淬固然快速,但是稍有不慎就會開裂崩斷,得不償失。
當第一塊鋤頭從模具中挖出來時,所有人的內心都響起一個聲音,“好日子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