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所在的小島雖說是亞熱帶地區,但地理位置更加偏南,白樺樹生長在寒溫帶比較多,亞熱帶要看氣溫,是因此樹林中的白樺樹不多。

林碩轉了一圈,也才找到兩顆而已。

這兩顆已經被他剝過樹皮了,如今樹幹上光禿禿的,有不少蟲子在爬。

失去樹皮的保護,估計過不了幾年就會被蟲子蛀空。

既然活不長,林碩索性就把整棵樹都砍了,樹皮全部剝下來,泡在湖水中。

等樹皮軟化後,就可以製作成繩子了。

不只是繩子,林碩之前帶過內蒙古的團,他知道當地的牧民不僅可以利用樺樹皮編織成好看的繩子,還能製作出各種各樣的器皿和工藝品。

樺樹皮的質地柔軟,輕便,而且可塑性高。

煮熟時,會變得很軟,甚至可以和紙張媲美,脫水後會變得脆硬,像瓷器一般。

他當時只學了編繩子,因為最簡單。

林碩心想:之後有時間,可以嘗試使用樺樹皮製作一些其他的物品。

兩顆白樺樹倒地後,林碩的第二個石斧也宣佈退休。

林碩不得不浪費時間製作第三柄石斧。

如此一來,一天的時間過去了。

晚間,林碩利用麻繩將石斧固定好。

有了前兩次的經驗,林碩這次選擇的斧面上厚下薄,石斧更加堅固,斧刃也更加鋒利。

葉梅三人在搓麻繩。

用樹皮製作麻繩要麻煩許多,樹皮泡軟後,要將上面較硬的地方切掉,再將樹皮撕成條狀,每根樹皮都擰上幾圈,三根一起交疊編織。

林碩需要的麻繩比較粗,所以編好麻繩後,再將三根編好的麻繩繼續編織更粗的繩子。

如此反覆,最終得到的繩子有手指粗。

一夜無話。

第二天,林碩把第二棵樺樹的樹皮也剝了下來,在湖水中泡軟。

兩棵樺樹林碩也沒有浪費,樺樹的木質輕便光滑,堅硬美觀,是打造傢俱的不二之選。

林碩接下來的幾天,都在切割白樺樹的樹身,切成三米長的木材,運到溶洞中儲存。

在砍壞了三柄斧頭後,林碩終於將兩棵白樺樹全部搬運了回去,全部加起來共有四十多米。

可惜林中沒有第三棵樺樹,只能等以後到氣溫更低的高山上去找一找。

這幾日,天空中的烏雲越來越厚,不時還有閃電劃過,雷聲轟鳴。

遠處的海面上,巨大的氣旋已經形成,彷彿一個倒立的漏斗,將天空和大海連線在一起。

兩天前,就不時的有雨滴落下,那是風吹來的海水。

他們和海邊相隔一公里,偶爾都能聽到海浪撞擊礁石的拍擊聲。

隨著時間的推移,風也越來越大,氣旋中的閃電接連不斷,宛若世界末日一般。

只是看著,就讓人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

看著厚重的烏雲,林碩的心也沉了下去。

這種極端的天氣下,很容易形成颱風,海嘯等自然災害。

這場雨,絕對不會小,而且會持續很久的時間。

他們儲備了約半個月的乾柴,食物也足夠吃上一週,而且有捕魚籠在,後續的食物獲取問題不大。

但林碩的心裡還是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