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華也嘿嘿一笑:“那要等高三爺去了省裡,才能把我調去縣裡啊!”

兩人圍著曹植墓轉了一圈,又登上了土包的頂端,憑高望遠,打量著八斗嶺的風情,感概一番。

看看天色不早,振華催促高三爺返回“戰鬥陣地”。

高三爺雖然年紀一大把,卻懷著一顆少年心,讓振華先走,他去鎮上買了一些熟食和白酒,帶回駐地消夜。

振華回到駐地,檢查了一下所有的機器,發現有兩臺水泵吸入空氣,已經不出水了。振華不敢怠慢,立刻關了這兩臺機器,重新維護。

同來的機手笑道:“振華,反正都是公家的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行,何必這麼負責任?”

“公家也給了我們補貼,我們總要對得起自己拿的錢吧?更何況,八斗嶺旱情嚴重,當地的老百姓都和我們一樣,是地道的農民,靠著種田過日子。將人心比己心,我們家裡水稻正在灌漿,沒有這遍水,你急不急?”

那機手咧嘴一笑,跳過來幫忙:“得得得,幹活吧!”

正說話間,遠處有幾個男子提著竹籃走了過來。

最前面的老者揮手叫道:“謝謝同志們來幫我們抗旱,我們準備了晚飯,給大家送來。”

這次抗旱,民兵突擊連的伙食,都由本地的鄉親們籌資酬勞解決。

振華擦擦手,上前道謝。

那老者是當地的村支書,放下竹籃,招呼大家吃飯。

飯菜很豐富,有魚有肉有酒。

振華笑道:“鄉親們太熱情了,我們這裡就五個人,吃不了這麼多。以後的伙食簡單一些就好,大家都是種田人,不容易。”

那個老支書又掏出五包香菸,給振華等人每人發了一包,說道:“你們大老遠的跑來幫助我們抗旱,這份情我們永遠記著。鄉下沒什麼好東西招待你們,你們也別嫌棄。”

振華急忙推辭:“老書記,香菸真的不能要,政府已經給我們補助了……”

“拿著拿著!”老書記丟下香菸,帶著鄉親們轉身就走。

振華沒奈何,只得收下了香菸。

剛才的機手說道:“振華,還是你說的對啊,八斗嶺的老百姓也不容易。咱們要是敷衍了事偷懶磨洋工,的確是對不起人家。”

振華一笑,揮手道:“把油門再加大一點,咱不能白收人家的香菸!”

八斗嶺抗旱工作,進行了十二天。

開頭的幾天還好,後來就不太順利了,柴油機連續工作,難免罷工。振華和高三爺忙著修理柴油機,都弄得渾身油汙。幸好高三爺有先見之明,買了許多柴油機易損件,更換及時。

因為安排了兩臺替補裝置,所以這十二天裡,自始至終,振華的駐地都是十臺機器在工作,二十四小時無間歇。

十二天過後,一場秋雨緩解了旱情,也終結了這次抗旱任務。

恰秋三場雨,遍地出黃金。

對莊稼人來說,立秋前後的雨水最珍貴。這時候的水稻正在灌漿,一碗水,就可以換來一碗稻子。那金燦燦的稻穀,就是莊稼人的黃金。

抗旱結束後,振華回到家裡,自己的兒子小偉康已經不認識自己了!

宜蘭也心痛,笑道:“第一眼看見你,還以為來了個非洲友人,怎麼曬得這麼黑?”

振華笑道:“沒辦法,八斗嶺地勢高,和太陽離得很近。我們連續十二天在野外風吹日曬,不黑就怪了。你還沒看見高三爺的樣子,他已經快曬成包拯包大人了!”

雖然辛苦了十二天,但是振華帶隊有方,紮紮實實執行抗旱任務,也受到了縣裡的表揚。

開鐮割稻之前,婦女主任蔡興美忽然來找振華,皺眉說道:“振華,一組的宋紅菊跑了你知道不?”

振華吃了一驚:“跑了?跟誰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