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掃盲成果(第1/2頁)
章節報錯
春蘭又掉了兩顆眼淚,忽然拉著哥哥走開幾步,低聲說道:“哥,你幫我向爹認個錯。是我錯了,我當時就不該堅持要彩電的。還是爹安排得好,鎮上的人,都說我家陪了好多嫁妝……”
振華笑道:“你自己為什麼不說?”
春蘭撒嬌:“我不好意思去認錯,哥,你幫我說一下嘛!”
振華點頭:“行。”
春蘭的婚事過後,又是一年的午收開始。
莊稼人靠天吃飯,今年的老天爺特別不給面子,在三月份下了一場冰雹,將油菜打得落花流水,大幅度減產。無論是老品種油菜,還是移栽的雜交油菜,畝產均不足兩百斤。
東灣村人好不容易提起來的幹勁,也受到了當頭一擊。大家都在嘆息,覺得出路還是在外面,只有打工,才能旱澇保收。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找門路去打工,或者是做生意,年輕人也紛紛學手藝,把種地當成了副業。
四十出頭、一輩子沒有出過門、老實巴交的趙成全,在插秧工作完成以後,竟然也去南京作了生意。
南京城有一種傳統的快餐早點“黑米蒸飯”,從業者大多是江北皖中人。趙成全有個外甥,就在南京做這個生意,據說很賺錢。
這生意也很簡單,一個腳踩三輪車,一個大木桶,加上一大一小兩隻炭爐,就可以開張營業了。
南京城裡有一種樹葉,搗出來的汁水是黑色的。用這樣的樹汁將大米染成黑色,吃起來更香。
賣蒸飯的人,會在半夜裡煮好米飯,裝在大木桶裡,用三輪車拉去人流量較大的地方擺賣。生意好的攤點,一早上能賣一百多,利潤接近一半。做得好,兩三個月的利潤,就能趕上種地一年的收入。
趙成全有這樣的路子,自然不願意留在家鄉種田。
出門掙錢的鄉親們越來越多,家鄉冷清了不少。
往日農閒時,村裡人來回閒逛、聚在一起閒聊的場景,漸漸遠去。
用趙成海的話來說,大家都在想著搞錢,誰有功夫閒聊?
就連老麻子宋仁貴,也出門打工,給別人看大門去了。
然而宋家財還是東灣村最閒的人,甚至比以往更閒。
前幾年,宋家財還會種一些蔬菜,保證自家的蔬菜供應。自從鐵橋走後,宋家財連蔬菜也不種了,吃魚靠偷,吃蔬菜也靠偷。
宋家財每天閒逛,看見誰家的蔬菜長得好,便記在心裡,天黑以後去盡情採摘。
鄉親們都知道宋家財是“偷菜大盜”,但是卻沒有證據,不好說什麼。
宋家財愈發得意,自封為妙手空空的一代神偷,效仿燕子李三和俠盜一枝梅,每次作案以後,還留下紙條,向鄉親們挑釁。
宜蘭那天去菜地裡摘菜,發現自家的一畦小白菜被人糟蹋了一半,菜地中間還留了一張紙條,用小土塊壓著。
紙條上寫著幾行鱉爬體大字:“窮極無奈,偷把白菜。誰要罵我,我罵他八代!”
宜蘭知道這是宋家財的“書法”,氣呼呼地跑回來找振華算賬:“趙振華,你掃盲掃出成果來了,看看宋家財的書法作品吧!”
振華看見宋家財的“墨寶”,噗地一笑,搖頭道:“算了算了,宋家財這小子帶著兒子,也不容易,讓他偷吧。他整天偷菜,鄉親們都看他兒子可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跟他計較。為一把白菜去罵他,反倒顯得我們小氣。”
宜蘭氣憤:“我不是計較他偷菜,而是這張紙條!偷菜就偷菜,還這麼囂張,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