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小康(2)(第2/2頁)
章節報錯
鄭懷亮點了一根菸,接著說道:
“第二點,我們要學習先進的技術,科學種田。我們東灣村,秋收過後,有一大半的田地都空著,等待明年插秧。這是老方法蓄養田力,其實早已經過時了!”
眾人都不吭聲,各自面無表情,對鄭懷亮的話根本不感興趣。
幾百年來,東灣村的耕作方式就這樣,從沒改變過。
前些年大集體的時候,也曾經嘗試過,冬季在水田裡種麥子和油菜。結果,收上來的麥子,還沒有撒下去的麥種多……
鄭懷亮看著大家,繼續說道:“我去年在蘇南地區參觀的時候,看到人家的田地,冬天裡沒有一塊是空著的!一眼看去,全部都是綠油油的麥子和烏青烏青的油菜。”
劉志高忍不住了,說道:“我們東灣村沒有小麥和油菜嗎?它就是慣子不孝,肥田收癟稻,田太肥了種不出莊稼,你說怎麼辦?”
鄉親們紛紛附和:“就是,有那個閒工夫,還不如在家裡歇著。費力不討巧,浪費種子肥料幹什麼?”
王響又開始打哈欠了,將身子向後靠了靠。
鄭懷亮點點頭,說道:
“這就是耕種方式的不一樣。我們東灣村,還是過去的老方法,粗放式耕種,遠遠沒有達到精耕細作的要求。糧食作物,用的又是老品種,怎麼會有產量?我在蘇南地區參觀的時候,人家的麥子,每畝產量八百斤以上,油菜產量四百多斤!午季的收成,比我們秋季的還多。”
劉志高哈哈大笑,說道:“這算個屁啊!我們東灣村以前放衛星,水稻畝產一萬八千斤,麥子畝產九千五,油菜慫一點,也有畝產三千六!”
鄉親們都哈哈大笑起來:“還是我們東灣村厲害,蘇南地區不會放衛星,應該派人來我們東灣村學習!”
放衛星,那是大集體時代的事。
那個時代,製造大豐收新聞,就叫做“放衛星”,像衛星上天一般引人注目,引起轟動。
東灣村曾經放過一個衛星,震撼全國。
——那一年,整個公社抽調了三百個勞動力,拾糞積肥,在東灣小學的大操場上,壘起了一座高達三丈、佔地半畝的“糞山”。糞山上面,僅僅栽種了一棵山芋苗。
公社書記根據糞山的規模和肥力計算,這棵山芋會達到八十噸!
一個山芋八十噸,當然是轟動全國的新聞了。
開挖山芋那天,省市領導和周邊公社的幹部們都來學習,報社的記者也來了,帶著照相機。
然而糞山挖開,裡面卻不見山芋,只見到一大蓬根鬚……
公社書記沒法交代,靈機一動,說東灣村的偉大勞動成果,被人偷了!
誰偷了這顆八十噸的山芋呢?一番偵查,在老麻子宋仁貴家裡,找到了幾片山芋幹。於是,老麻子就成了盜竊山芋的賊,被吊在公社院子裡,打了三天三夜。
老麻子沒轍,只好承認,這顆山芋被自己和侄兒宋家財偷吃了……
今天回頭看,“放衛星”三個字,完全等同於“吹牛皮”,意思一模一樣。
鄭懷亮氣得直翻白眼,揮手製止了大家的喧譁,說道:“我們當年那是浮誇風,人家蘇南地區,現在可不是放衛星,而是實實在在的產量!我在蘇南地區……”
“別提蘇南地區了!”
宋家財忽然站了起來,斜眼說道:“你當書記,拿著我們老百姓的錢,到處吃喝遊玩也就算了,回來還跟我們吹牛逼,有意思嗎?讓我當書記,拿錢給我出去吃喝遊樂,你這些屁話,我特麼也會說!”
騰地一下,鄭懷亮的臉紅到了脖子,氣得雙手發抖,卻張口結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