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節 共敵(第1/2頁)
章節報錯
盧啟明唯一愣怔,耐人尋味的看著王邈的眼睛。
王邈的這番話是什麼意思?
他不是一直是北進戰略的有力推動著麼?
為什麼現在會流露出這個似乎有變化的跡象來?
聯想到之前盧啟修給自己透露出來的話語意思,盧啟明估摸著恐怕在郡王和樞密院那邊有一些變化。
“可是郡王態度有變?要先南後北?”盧啟明琢磨著,“沙陀人的態度既然可以不管,要先南,總要有些理由吧?”
郎坤也在一旁附和,“是啊,樞密使,不是確定了北方戰略麼?這一耽擱,要擱置多久?我們這邊的準備還要繼續,或者暫停?”
“你們兩位可能也應該清楚郡王的態度,北進戰略不會變,時間上也只是略有變化,至於原因,可能你們也能猜測得到一些,從徐州之戰到兗鄆沂攻略,再到收復平盧,一連串的戰事,糧草軍資消耗甚大,甚至連從來不缺糧的壽州那邊糧價都出現了大幅度上漲,加上這一次大梁崩潰,大批汴洛士民出奔徐州,根據初步統計,起碼有三十萬人從洛陽、汴州在近半年之內陸續從大梁境內撤離到徐州大總管府境內諸州。”
這一次來,除了要視察檢查平盧軍務外,王邈也是要給盧啟明、郎坤他們吃一顆定心丸,不能讓他們因為南邊局勢變化而影響到這邊軍事準備。
因為由於南面局面的一些微妙變化,樞密院也已經對戰略進了調整,要在南面有一波大的軍事行動,但是預計時間不會太長,要爭取在三到五個月,最長不超過半年之內徹底解決南方問題,然後全力以赴來謀圖河朔,甚至還有可能在南方軍事行動未結束的情況下,就要啟動北方戰略。
“所以,郡王讓我此次前來,就是要檢查這邊的準備情況,包括平盧軍的組建進度不能放慢,只能加快,按照郡王和樞密院的意見,必須要在六月底之前做好各方面準備,也就是說北進可能會在七月中旬之前展開,你們要有這個準備。”
盧啟明端起的酒碗又放了下來,掂量著道:“樞密使,可是要取楚揚?”
“唔,有此意,但還要看一些其他條件是否成熟。”王邈耐心的解釋道:“南邊越國和蟻賊有些新動向,無聞堂和樞密院這邊都在關注,所以才會有一些細微調整,但郡王和樞密院在謀河朔的態度上沒有變化,而且從契丹那邊獲得的情報來看,契丹人正在謀求向劉守光施壓,要求盧龍軍退出檀州和薊州,這給劉守光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估計劉守光頂不住耶律德光的壓力,會退出檀州和薊州。”
“檀州和薊州實際上已經被契丹人滲透得差不多了,劉守光在檀州和薊州也僅止於在州城中各駐紮有兩軍人馬,聊勝於無,耶律德光這麼做絕非為了檀薊二州,而是意在幽州!”盧啟明微微色變,“幽州才是耶律德光的終極目標,拿下了幽州,河北平原便無險可當,契丹鐵騎可以來去自如。”
“易水和巨馬水根本起不到阻擋作用,幽州若是被契丹人所佔,整個河朔都危險了。”盧啟修也補充道。
“幽州一失,易州、灜州和莫州都很難保住,滹沱河和漳水以及在莫縣和瓦橋一帶的狐狸澱倒是可以有些阻擋效果,但這一線地勢太過遼闊,契丹鐵騎可以從東西數百里甚至千里的水道上渡河,就算是我們控制了滄州,也很難控制深州、灜州和莫州,契丹鐵騎可以西面渡河東插過來,我們不得不在永濟渠這一道防線上來佈置兵力,防護滄州,守衛難度很大。”
郎坤自從擔任平盧軍都督之後也是一門心思撲在了軍務上,在獲知了平盧軍的下一步任務之後,就一直在琢磨河朔方面的情況,尤其是對棣、滄、德三州的地理地勢做了相當詳盡的瞭解,甚至還專門招募了數名對滄、莫、瀛、幽這幾州情況十分熟悉的嚮導來為其講解,然後再對照地圖和沙盤來研究。
連盧啟明都對郎坤的表現很感觸,在之前他對郎坤出任平盧軍副都督還是有些看法的,在他看來這有點兒像是江烽對俞明真的一個補償,因為俞明真只擔任了牙軍都督,郎坤和俞明真有些親戚關係,卻安排到了平盧軍副都督位置上,江烽為此連張越、秦再道這些老臣都沒有分派。
雖說這些人在武道實力上不及郎坤,但是這是一軍都督,武道實力的用處實際上會隨著日後越來越淡化,相反,忠誠度會隨著徐州勢力不斷膨脹,才會越來越重要。
“的確如此。”王邈有些訝異的看了一眼郎坤,點了點頭,他沒想到這位出身泰寧軍的軍將居然對河朔地理狀況瞭解得如此深,甚至不亞於自己這個出身河朔的子弟,“河朔平原雖然有幾條河流,但是一來冬季要封凍,二來,河北平原地勢開闊,河道平直,可供選擇渡河的地點很多,如此長的河道,防守方壓力很大,也很容易被敵軍聲東擊西,造成顧此失彼,所以我們必須要搶在契丹人控制幽州之前,在滄州建好穩固的橋頭堡。”
“如果可以的話,讓劉守光能扛住契丹人的壓力而不倒是最好。”盧啟明雖然也很想和契丹人較量,但是作為一個都督,他必須要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問題,契丹人不好對付,從徐州大局計,劉守光的盧龍鎮如果頂在前面,對徐州多一些時間發展無疑更為有利。
“某也如此想,但是張處瑾根本無法給劉守光提供多少助力,甚至還可能拖後腿,所以我們需要拿下棣、滄、德三州,先確保我們自己防線穩固,再來考慮劉守光值得不值得支援。”王邈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