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瑾的這幅畫叫做光,長了眼睛和腦子都看的出來,這幅畫和之前的那幅黑是完全的對立面。

畫工和表達思想的方式很相似,但是傳達出來的感情卻是完全截然不同的。

如果是之前的黑那幅畫想要表達的是無邊的痛苦與無助,那這幅光想要表達的就是觸手可及的希望和救贖。

唐末畫這幅畫,不僅僅是想要贏得這場比賽,給喬瑾正名,她更是畫給喬瑾的。

那個小女孩這一生都生活在痛苦與黑暗之中,儘管擁有再溫暖的家庭也沒有把那可憐的孩子從深淵之中拉了出來。

但是唐末畫這幅畫,就是想要告訴她,這個世界不僅僅是痛苦,或許你稍微抬起頭,希望就在你的不遠處,這希望是那樣的溫暖,無論現在的你有多痛苦,你離幸福都只有咫尺的距離,只要仰個頭就能看得見。

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人能夠感同身受,一個人所經歷的痛苦,另一個人哪怕是再親密的關係都是感受不到的。

但是藝術卻是相通的,人類想要透過藝術傳達的思想,是可以被另一個人欣賞藝術的人感知到的。

而現在,那些正在看這幅畫的人,感受到了這樣的情感。

而唐末希望,小瑾也能感受的到。

而校長之所以看了這幅畫這麼久,是因為校長才是這裡一個唯一能夠真正理解小瑾畫裡面真正的含義。

喬瑾在七歲那年所經歷的黑暗時光,那是她心底一輩子的黑。

但是這孩子的心底,是那麼的期待光,所以有了現在的這幅畫。

上一次競賽喬瑾出的事,校長是知道一些的。

但當時確實是張思洋先交了作品很久喬瑾才交,所以校長也就理所當然的認為喬瑾是抄襲。

因為害怕那孩子心裡承受不了,所以校長也沒有再單獨找她談話,就怕給她增加心理壓力。

那孩子也是個脾氣倔的,心裡委屈,卻從來不說。

家裡不說,老師不說,也沒有朋友,就這樣一個人憋在了心裡。

校長心中十分的內疚,老喬家的孩子,他應該相信她的。

喬老頭把孩子託付到了自己這,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居然還讓這孩子受了這麼多的委屈,他於心有愧啊!

校長的心中此時十分的內疚,內心更是對喬瑾充滿了憐惜。

還好,還好現在這孩子透過畫證明了自己。

證明了嗎?

幫喬瑾正名的是唐末,而真正的喬瑾,在死的時候心中還記著這件事,就算臨死,這依舊是她心中的一個結。

“同學們,喬瑾的畫你們看到了,張思洋同學的畫你們也看到了。喬瑾同學,你有什麼想說的沒有?”

既然現在已經知道了真相,校長自然是要幫喬瑾完成她的心願的。

這孩子花了這麼多的心思就是想向大家澄清這個事實,那他自然要如她所願。

無數雙眼睛看向了唐末,大家心中也很複雜。

如今事實的真相就這樣的擺在了眼前,所有的真相好像就這樣要呼之欲出了。

可是他們之前……

大家想到自己之前因為抄襲事件對喬瑾做的那些事,眼神中的內容十分的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