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是以安撫為主,久而久之這些人就更加自大。

尤其是到了大宋時候,北宋末期,北方長期有強大的異族虎視眈眈,根本無力南顧。

西南大多數地區系少數民族聚居的羈縻州,各州、各民族、各部落之間長期處於“大姓相嬗,世積威約”“自相雄長”局面,故割據征戰不休,邊患亦連年不絕。

為鞏固後方,穩定西南局勢,大宋君臣默許透過土官來統治“土民”,准許各地土酋“世守其土,世襲其職,世掌其民”,使“羈縻勿絕”,以緩解中央與西南等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衝突、達到鞏固邊疆的目的。

甚至有時候,為了籠絡他們,還不斷地賜地。

遂使土司的領地得以不斷拓展,所得封疆自行治理,於是大凡一些強勢的諸姓番部都得到朝廷的封疆,並獲取其經營權、統治權、世襲權。

賜給這些人的土地是從哪來的?肯定不是憑空冒出來的,這些土地上本來居住的漢人,一下子就成了土司的奴隸。

各地土司由於“自理其政,分而治之”,並“世守其土,世掌其民,世襲其職”,分別擁有自己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便對其土民也就有其絕對的支配權和處置權,恣肆虐殺百姓。

無數漢民失卻了祖輩傳下的土地,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當然大宋的君臣,是不會管這些邊陲小民的死活的。

如今平定了大理和吐蕃,西南地區逐漸連成一片,彼此間往來交流、商業互動越來越頻繁。

在西南一些地方,不少的土司治下的漢人,開始逃土官的控制,外逃謀求出路和自由。

剛開始這樣的逃人不多,土司們也懶得理會,但是隨著西南越來越開放,尤其是新政的實施,外面的漢人都已經免去了徭役,自己還在這土司小王國裡當奴隸,當然是更多的人渴望出逃。

如今各地政府又都在瘋狂地聚集人口,只要是逃出來的,各地衙署幾乎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且十分樂意給你一個當地戶籍。

如此一來,讓土司們大為不滿,他們開始和周邊的衙署理論。

官員們一推四五六,根本不和你解釋,被慣壞了的土司,哪裡受過這種氣,回去商量了一下,由思州田氏挑頭,乾脆出兵作亂,打破了幾個州郡,殺人無算。

荊楚總督王霽,大理總督方七佛,兩廣總督楊懷德,瀘川軍節度使虞祺各領兵馬,出兵平叛。

明堂之內,楊霖聽完整個事的概述,心中已經有了定論。

西南土司的地盤,不是什麼兵馬都能去打的,那裡道路難行,等閒的精銳騎兵是根本無法施展的。

必須是精通山地作戰,適合在瘴氣叢生,遍地灌木的叢林裡打仗的人,才是最合適的。

張叔夜久在大理征戰,也看出了這一點,出言道:“不如叫方七佛,率兵平叛。”

楊霖點了點頭,有的人天生就適合打這種仗,方七佛率領優勢兵力,打弱勢一方,可以說從未失手。

指揮排程,井井有條,他麾下又是烏蠻三十六族的大理兵,再讓他從交趾招募一些兵馬,在山地叢林中,不遜於這些土人。

“西南若不靖綏,將來會給子孫萬世,留下一個爛攤子。我要一戰,徹底將所有土司打散,改土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