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一言定宰相(第1/2頁)
章節報錯
宣和二年,初夏。
首輔宰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張商英,告病還鄉,皇帝三次下旨挽留,張相去意堅定。
汴梁城郊,車馬駢闐,青衣小帽的小廝蝟集在各處,路邊的涼亭內個個身穿紫金官服,儼然大朝會一般。
楊霖捧杯道:“前番在此送蔡相歸鄉,恍若昨日,不曾想今日又要送張相離京。張相與我相扶至今,今日功成身退,楊霖惟願張相兒孫繞膝,安享天倫。”
張商英滿臉笑意,他可不是蔡京,自己做了宰相近三年了,早在蔡京做首輔的時候,自己就是左相。如今江山代有才人出,再賴在位置上,怕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本官老朽,朝中正事卻不可荒疏,諸公俱是部堂掌印,權掌樞要,國朝百姓安居,堯天舜日還要仰仗諸位,萬萬不可輕忽。”
在場眾人紛紛自謙,楊霖趁勢一揮手,隨他而來的楊三拿著一個畫卷過來。
“今日張相功成身退,區區畫卷,聊表心意,還望哂納。”
張商英展開畫軸,不由得驚道:“這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文淵,這..此禮太重了。”
他嘴上說著禮太重,手裡卻緊緊握住,這幅畫是王希孟一生唯一一副傳世畫作。
王希孟一生堪為傳奇,他十多歲入宮中“畫學”為生徒,初未甚工,剛剛繼位的趙佶時系圖畫院學生,後召入禁中文書庫,曾奉事趙佶左右。
皇帝趙佶慧眼獨具,認為:“其性可教”,於是親授其法,經趙佶親授指點筆墨技法,藝精進,畫遂超越矩度;政和三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終於繪成名垂千古之鴻篇傑作《千里江山圖》卷,時年僅十八歲。
從此之後,再不動筆,也沒有半副畫卷傳出。前幾年傳來訊息,王希孟英年早逝,二十多歲就與世長辭,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此畫用筆敷彩精細,輕重濃淡生動活脫,燦爛豔灼,美不勝收,千里江山秀麗多姿,雄偉壯觀。
被大行家趙佶欽點為“一點一畫均無敗筆”,被趙佶賞賜給了蔡京,又被楊霖用重金購買到手。上面還有蔡京的題字,蔡京的字,在這個時候,也是聞名天下士林賓服的墨寶。
張商英沒有想到,楊霖竟然這麼大方,樂得臉上的褶子都舒展了不少。
“賞玩之物罷了,張相這幾年著實辛苦了。”
張商英作為楊霖一黨中官職最高的,甚至一直比楊霖還高,這些年不知道替自己擋了多少的風風雨雨。而且楊霖也藉機發出一個訊號,本少宰永遠不會虧待自己人。
張商英捲起畫卷,如獲至寶,小心翼翼地交給身後的孫子。然後在家人的攙扶下,登車離去,與眾人揮手告別。
宰相辭官,這個位置就空了出來,按正說如日中天的楊霖該當此位,但是他年紀還是有些輕。
一直以來,楊霖也沒有表態,眾人的態度就曖昧起來。
因為楊霖宮變,一舉奪去開封府中樞大權之後,大力啟用新人為官,拔擢年輕有為的官員,因此朝中很少有資歷威望已經混夠了,可以當宰相的人了。
學士承旨的位置也一直空著,宰相的位子花落誰家,還得看眼前的年輕人的安排。
感受到眾人的目光,楊霖呵呵一笑,道:“時辰不早了,諸位都各自回府吧。”
楊霖在馬車內,眉頭微微蹙起,這個宰相的位置太燙了。自己弱冠之年,若是貿然去做宰相,總覺有些不甚合適。將來領兵之人,豈不是人人都有了這個想法,不能開這個先例啊。
反正是大權在握,不一定非要早早登上高位,還是繼續門頭髮育為好。
這個宰相,就得選一個聽話的就行,張商英雖然和自己是一黨,但是政見上多有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