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楊氏新學初顯露(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些人教出來的學生,天生就對楊少宰抱著幾分親近之意。
新入學計程車字,竟然要請楊霖那廝來太學講課,對老學子來說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一群人堵在門口抗議,要給楊霖一個下馬威,將他攔在門外。
另一派針鋒相對,當即組織起來要保護少宰。
正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不一會幾百人衣著大紅袍子,縱馬而來。
眾人到了太學門前,紛紛下馬,簇擁著身後的楊霖出來,來到太學門前。
萬歲營人馬幾乎每個人手裡都有人命,以前就是群亡命之徒,訓練之後氣勢更甚。
放在一群江洋大盜面前,都要嚇得他們瑟瑟發抖,何況是一群讀書計程車子。
至於楊霖,則是峨冠博帶,一襲文士打扮,邁步過來。
這一行人剛一出現,老太學們氣勢就為之一奪,雖然還是憎惡楊霖,但是敢出來挑頭的卻一個也無。
另一邊的太學子,則臉色發紅,神情激動,圍在楊霖身邊,緊緊跟隨。
楊霖笑著進到太學內,一階階走上山門,半山腰是一個大的廣場,中心立著孔夫子的雕像。
在白玉石的雕像旁,已經搭好了臺子,眾人簇擁著楊霖上臺。
“諸位都是太學子,未來要到廟堂上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我不過是先行一步。今日我們暫且不談治國之道,先說說做人二字。”
底下十分安靜,就連不喜歡他的,也都想聽聽狀元公有什麼高見。
楊霖看了一眼底下士子們,這些人就代表了大宋的未來,是將來的頂樑柱。
若是能從他們開始,革除一些士大夫的糟粕思想,等到他們作為新鮮血液,注入到文官隊伍時候,或許能改變大宋死氣沉沉而且腐朽不堪的官僚現狀。
想到此處,楊霖搜腸刮肚,說出一番肺腑之言:
“我淺陋揣摩,人為萬物之靈,而人初將,其時懵懵未開。故善惡無辨,皆生存為先。此為心之體,亦為人之本。
心是何物?用孟子四端為要,即是非之心、羞惡之心、惻隱之心、辭讓之心皆為良知。
聖人說格物致知,便是希望後世人致本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而無人慾之雜。知而不行,為不知。知而行止,為不知。知是行之始,行乃知之成。知行並無先後之分,而我本人更崇尚行。
古來士人治國平天下之夙願,亦為無上榮光。為眾生善,可為大成。
但能力小為小善,能力大則為大善為良知,不是非得強求自己為大善。”
底下眾人,被這一番新奇而且蘊含哲理的說教,講的似懂非懂,若有所悟。
楊霖乾脆在鋪著蒲團的臺上席地而坐,指著下面說道:“今日探討做人與學問,在場不論官職,我們平輩相稱,儘管上臺一敘或者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