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翻雲覆雨時,敵友莫可辨(第1/2頁)
章節報錯
河間重鎮,厲兵秣馬。
便是新年剛過,也沒有半絲懈怠,誰都知道大戰在即。
北邊吹來的風中,彷彿就有硝煙和血腥氣,遼宋金三個國家,加上幽燕之主耶律淳總共是四方勢力。
幽燕之地,就像是一個千嬌百媚的女人,本來是屬於耶律延禧的,後來被自家的家丁耶律淳偷了去,現在又引來宋、金,像是兩個覬覦她的惡漢。
耶律延禧一看這美人收不回來了,再加上自己老婆多,少這一個不少,便大大方方送給宋了。
但是他就像是帶了綠帽子的軟蛋,說話沒啥鳥用,還是得自己來搶。
在童貫的大營中,迎來了又一位傳令兵,兵馬副元帥楊霖調童貫和他的勝捷軍到白溝驛。
白溝驛乃是白溝河畔的一個小鎮,是宋遼交接地,歷來是兵禍連線的地方。
童貫不怒反喜,自己頂到前面,在他看來沒什麼不好。
只要自己能率先拿下燕京城,有梁隱相和高俅幫忙,這功勞就不至於落到楊霖頭上。
勝捷軍當即開拔,前往白溝河。
白溝河作為宋遼邊境,當初議定的時候,還出現了一些問題。
遼國派了外交官員蕭禧來到大宋,要求重新劃定邊界。他提出的邊界是山西北部的黃嵬山,按他的想法,黃嵬山以北為遼國所有,以南為大宋朝所有。有地圖為證,北宋一旦同意契丹人的這個要求,就等於將遼國的邊境線向南推進了三十多里。
宋神宗趕緊和大臣們商議,滿朝文臣一個個都不知道黃嵬山在哪,反而把王安石拿出來鞭屍。
勸誡神宗皇帝要親賢臣,遠小人,不要和王安石搞在一起,得最了契丹人,輕啟戰端,於國於民沒有好處。
神宗就是要他們出來,問一問黃嵬山在哪,誰想到還被他們趁機罵了一頓,差點氣得吐血。
最後還是沈括出面,拿出了自己手繪的地圖,最終議定了白溝河才是邊境。
在原本的時空中,童貫就是在這裡,親率十萬西軍被耶律大石打掉了大宋最後一塊遮羞布。
童貫離開了他駐紮的莫州,當地的百姓燃放鞭炮慶賀,對他們來說這個年就是雙喜臨門。
童貫這廝,在原本的時空和現在都是一個鳥樣,他的兵從來是吃兩份餉的。
朝中有梁師成給他撐腰,軍餉自然不會短缺,朝廷每年撥下的銀錢糧草都被他自己中飽私囊。
但是手下的兵馬,又是他的立身之本,肯定不能餓著他們,童貫便會威逼當地的地方官,收取苛捐雜稅,湊足了軍餉才肯罷休。
趙佶這個人,向來不看是非對錯,只看親疏遠近。對於這等事,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久而久之便助長了他的氣焰。
童貫在哪駐軍,那裡的百姓就倒了血黴,需要交兩份的稅。更慘的是,有大軍駐紮的,多半是兵禍連線的地方,本來收成就少。
秦隴餓死、累死幾萬民夫的事就在眼前,現在他又把和河北東路禍害的夠嗆。
大軍逶迤而出,童貫遠遠地望了一眼,北邊的雲層似乎有黑了不少。
河間府中,楊霖正靠在一個暖爐旁,細細看著眼前的沙盤。
他把童貫調到白溝河,當然不是給他送功勞去了,陸謙站在一旁,心裡有些惴惴不安。
陸謙心裡清楚,在殺人這件事上,少宰還是很守信的。說了要殺他,就一定會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