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的皇子皇女,有六七個夭折的,在他看來這是自己風水不順,為了保住兩個愛女,必須讓楊霖回來堪輿一番。

楊霖卻不是很著急,茂德帝姬和柔福帝姬都是活到十幾年之後的,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

春夏之交,有些病痛很正常,等自己回去之後,帶著外甥許叔微進去看一看,又是一樁功勞。

陸謙扛著一把朴刀,正在給幾個姚府的下人發放腰牌,看到楊霖出來上前道:“少宰,我們乘船走水路回汴京吧。”

楊霖點了點頭,長安城外水路縱橫,交通便利,尤其是現在有了專門的治河衙署,順帶著又疏通了一遍周圍的河渠。

自己在西北一路走來,沿途有不少的民夫在黃土上種樹,看來宗澤雖然走了,但是留下了一個好的治河班子。

宋元之際是黃河徹底崩潰的時代,在這個時候及時治理,還有機會。

江風吹來絲絲涼意,時值黃昏,夕陽正紅。

河面上錦帆如雲,舟楫似林,熱鬧非凡。

楊霖站在船頭,看著來往的客船,時不時就冒出幾個打著萬歲營旌旗的大船,笑著對身邊的陸謙說道:“挖河修渠,架橋鋪路,看似花費甚巨,實則利在千秋。

你看這條河,不知道多少的人賴以為生,兩淮也是一樣,江南多少讀書人,在罵著煬帝的時候,也都享受著他的遺產。”

“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讀書人的嘴,最是...”

陸謙說道一半,突然想起跟前的少宰也是個讀書人,還是一個狀元,當即閉嘴。

好在他抬頭一看,楊霖並無慍色,自己的這個少宰,時時刻刻就沒怎麼把自己當成讀書吶。

真不知道,他是怎麼考上的狀元,便是後來又朝中人幫忙,若是沒有一定的才氣,就是官家也不敢欽點他為狀元。

他哪裡知道,眼前這個人,在十五歲之前,可是苦讀十年書的真正書呆子。

沐浴著晚霞江風,楊霖心中正在醞釀著有一個大手筆,交通才是商業繁榮的基礎。

不管是船隻、橡膠輪胎,還是更平整的地面,都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吶。

自己雖然造不出來,但是可以引導,讓社會上有這種訴求,讓袖樓拿出足夠動人心的財帛來,設立一個獎項。

凡是有所發明的,都可以領取那鉅額的賞金,還怕沒有人鑽研?

回頭一看,長安城牆已經看不見,楊霖甩了甩手,對著陸謙說道:“回船艙歇息吧。”

陸謙應了一聲,剛要走,楊霖突然道:“那個姚夫人...”

“屬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