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襲道袍,攏髮簪玉,楊霖就這麼走進了大宋的皇城。

沿途的侍衛、宮娥、太監無不側目,甚至有人掩嘴偷笑。

進到殿中,趙佶已經等候多時,看見楊霖眼色一亮,招呼道:“楊愛卿,快到朕身邊來。”

楊霖恭恭敬敬地抱拳道:“陛下。”

看到他這副打扮,趙佶心裡激動不已,但是畢竟江南起了民亂,若是此刻高興說不過去,按捺住興奮,趙佶慢慢說道:“楊愛卿,果然如你所料,江南反了一個方臘。此賊殺朕臣子,戮朕子民,打破州府,橫行無忌。朕有意讓你前去平叛,你可願意?”

這就是在為提拔自己做準備了啊,當年高俅得寵時,也是外放一段時間,立了軍功回來升任殿帥。

這種機會楊霖當然不肯錯過,趕緊躬身領命,作揖道:“官家有旨,微臣敢不效犬馬之勞。”

“好!江南兵馬,任憑愛卿調動,戰時一切軍政事物,由愛卿酌情處置。切記從速平復戰亂,兩浙路乃是天下賦稅中心,事關朝廷安危,容不得片刻延誤。”

那你早幹嘛了?楊霖心口不一地答應下來,並且拍著胸脯保證。趙佶許了他三天時間準備,三天之後就將趕赴杭州,以解江南之亂。

在大殿之後,懸掛著一把玉柄金鞘的寶劍,楊霖眼珠一轉,輕笑道:“陛下,微臣年輕德薄,又無甚威望在軍中,只恐麾下兵馬難以排程,願求御賜寶劍一把,震懾將士,才好指揮得當,不耽誤江南大事。”

趙佶此時對他是無有不從,當即道:“取一把劍來,賜予楊卿,但有不從者,可立斬之。”

上到皇帝,下到汴梁百姓,誰都沒有把這次小造反放在眼裡。

大宋至今承平已久,尤其是江南,而且方臘此人名聲不顯,據說是個漆匠,能有什麼本事。

汴梁城中的官吏、士子、百姓討論起此事,大多十分放鬆,更多的是在津津有味地傳揚少宰楊霖的先見之明。

前段時間的嘲笑聲有多刺耳,現在的頌揚聲就有多熱烈,尤其是此事帶著點神話色彩,更讓大家津津樂道。

只有楊霖知道,這個方臘不是個善茬,他手底下信徒如此之多,在江南又有造反的環境,這次造反雖然被自己故意放走聖女,逼得他提前舉事,但是也不容小覷。

楊霖的本意,是提前逼反方臘,他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還好剿滅一點。

但是天下大勢,沒有這麼容易計算出來,有時候只要有了造反的土壤,準備不準備的反倒無關緊要。

朱勔、李彥在江南倒行逆施,惹得天怒人怨,成了方臘最大的幫手。青溪縣方臘振臂一呼,江南從者如雲,很多不堪迫害計程車紳、商人也加入了造反隊伍,給方臘提供了不少的財力和人力。

楊霖回府還沒有多久,第二道訊息傳來,方臘已經攻克睦州,佔據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縣。小將方七佛帶著幾萬人,越打越多,向西攻下歙州,全殲宋東南第三將“病關索”郭師中部,東進攻克富陽、新城,直趨杭州。

兩浙路首府杭州城,成了一座孤城,被團團圍住。

時局糜爛至此,大家才恍然發現,原來我們的兩浙路廂兵就是一群廢物點心,幾個農夫拿起鋤頭,就能隨便把他們全殲。

有人說那方臘三頭六臂,乃是明王轉世,一眼望去官兵便灰飛煙滅。有人還說小將方七佛是羅剎投胎,撒豆成兵,操縱屍體,萬分邪門。這些訊息,都活靈活現的在坊間流傳,汴梁城中的氣氛為之一變。

楊霖已經來不及準備了,從趙佶處討了聖旨,去往童貫那裡要借三千輕騎兵,然後再帶著五萬禁軍趕赴兩浙路,要去解杭州之圍。

就在訊息傳遞的這段時間,處州霍成富、陳箍桶等人騎兵效忠方臘,加入戰局,衢州摩尼教的組織亦起兵響應。這些事若是傳到汴梁,將會更加的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