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天高帝遠多豺犬(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崇文迷迷糊糊爬起來,臉色不善:“誰這麼大膽,攪擾本官休息。”
門外是他的心腹官家,急聲道:“老爺,不好了,楊欽差的人大鬧牢房,把何濤搶走了。”
李崇文嚇得睡意全無,摸索著穿了件衣服,叫道:“這如何說得,這廝不是收了錢麼?”
移山可填海,欲壑終難平。
何濤到了酒樓,楊霖就明白了一切,只能說這些人已經喪盡天良。
這件事還要從黃河改道說起。
西漢末年,黃河和汴渠決口頻繁,肆虐的水災前前後後持續了六十多年,一直到東漢初期。漢明帝時期,王景奉詔和王吳共同主持了對汴渠和黃河的綜合治理活動。王景修築千餘里黃河大堤,並整汴渠渠道,使黃河決溢災害得到平息。從此,黃河決溢災害明顯減少,自此八百年不曾改道。
好日子到了北宋戛然而止,北宋時期,黃河及其支流共出現泛溢一百五十四次,平均每二到四年就有一次大的決口。
北宋計程車大夫們為黃河的流向開始了激烈的爭論,一直到北宋亡國,這群大頭巾也沒拿出個好的辦法。
河北轉運使李仲昌提議堵塞商胡北流河道,恢復橫隴故道。結果引黃河水入橫隴故道的當晚,水流宣洩不及再次決口,河北數千裡一片汪洋,百姓死傷無數。
害死了幾十萬人,這群士大夫還不醒悟,憂國憂民掛在口頭計程車大夫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強行讓黃河東流,其結果就是每東流一次就大決口一次,導致河北、山東地區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而這群人如此固執的原因,說起來令人啼笑皆非,竟然是為了讓黃河改道往北,抵擋遼人南下。
濟州府作為京東東路的府衙,也有任務在身,就是提供泥土加固河提。
李崇文趁機聯合府上計程車紳土豪,劃出了一片供沙區,說是這裡的泥土堅固,適合築堤。
這孫子把區域劃在城內居住區,無數的百姓的房屋就在其中,想要保住自己的房屋,就得交上大筆錢財,不然不好意思,扒了你的房子挖泥巴用。
濟州府無數人傾家蕩產,無家可歸,流落街頭。
到後來就成了明搶,稅吏衙役在李崇文的默許下,毆打百姓,強搶民女,搶劫過往商旅,簡直就是一片法外之地。
何濤說,這幾年為了強佔民居,前後打死了良民不下千人。
山東自古是造反大戶,揭竿而起,聚眾造反的不計其數。也是因為此地是黃泛區,天災人禍不斷,更有這些官吏太過猖狂,逼得本就尚武的山東大漢忍不可忍。
楊霖聽完,默然無語,凝神片刻之後才問道:“李崇文是什麼來路,可知他靠山?”
“李崇文的弟弟李彥,給事掖庭出身,如今掌管後苑,是梁師成之下內侍省第一人。”
“少他孃的含糊其辭,就說是不是梁師成的人。”楊霖皺紋問道。
何濤低聲道:“是。”
梁師成是什麼人,何濤心知肚明,這個欽差在人家面前根本不夠看。所以他不敢直言,怕把這個最後的救命稻草給嚇跑了。
呂望低聲道:“強龍不壓地頭蛇,此事如此棘手,不如早日脫身。”
楊霖眼珠一轉:“只怕是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