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一篇條理清晰,十分清楚地講述著易數,和鑽研了此道很久的自己許多地方心氣想相通,讓他捧在手裡愛不釋卷。

這封試卷署名自然是楊霖,他找的三個道長大有來頭,正是皇觀裡的道士。

平日裡趙佶找他們論道,也是這個觀裡的道長,是楊霖花了大錢再由蔡京和楊戩的面子才請到的。

不得不說,面試是對所有士子的一道巨大的考驗,面對著當世最有權勢的人皇帝和諸位相公,你需要從容應對各種問題,簡直是難如登天。

前幾個人匆匆進去之後,出來時無不渾身冒汗,明明是料峭春寒的天氣,搞得跟三伏天一樣。

直到楊霖入場,幾個相公和趙佶才慢慢點頭,這廝何止是落落大方,簡直就有些放鬆過頭了。

沒辦法,在場的都是熟人,蔡京、楊戩甚至趙佶,他都曾經有過接觸。

楊戩一甩拂塵,高聲唱喏:“揚州士子楊霖,起身待問。”

楊霖站起身來,看著上面的四位相公,還有端坐龍椅的皇帝趙佶,等待著這最重要的面試。

蔡京輕笑一聲,道:“楊霖,先介紹一下自己,給官家認識一番吧。”

“學生揚州楊霖,潛心埋首一十五載,只願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此心除了忠於大宋,忠於官家之外,再無其他追求。學生出生時候,天降...”

“咳咳”蔡京看他還有繼續吹下去的打算,趕緊輕咳制止了他,問道:“你有何充盈國庫之策。”

楊霖早有準備,答道:“學生家中,從事商賈,竊以為充盈國庫非商稅不可!今我大宋,開市舶之利,所得何止千萬。西敗逆夏,北御契丹,南撫諸戎,東邊則是無盡的大海...

近海之人不下千萬,海即海民之田。沿海諸府道,地窄民多,山林斥鹵之地,悉成村落,多無田可耕,小民生計艱難,全賴海洋貿易養贍資生,子母營利。

若是發動海民經商,則四海貧瘠之地,即刻可為天下富貴之所。朝廷於中只需收取商稅,便抵得過數年所得,何愁國庫不豐。”

趙佶聽得懶洋洋的,顯然是對這些民生國計不怎麼感興趣,轉而問道:“素問你有詩才,曾吟‘縱使文章驚海內,紙上蒼生而已’,在這殿上七步之內就今日殿試問答一事作詩一首如何?”

楊霖心裡暗罵一句扶不上牆的爛泥,老子費盡唇舌教你怎麼治理國家,你卻非要吟詩,吟個雞毛啊。

心中帶氣,楊霖沉聲道:“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趙佶好似沒有覺出楊霖話裡的含義,笑道:“不錯,盛名之下,果然是卻有真才實學。”

就這樣,話說了一半的楊霖面試結束了,走出大殿他不禁揹負雙手抬頭看。

陰沉沉昏慘慘的天空中,一道龍掛透射著黯淡的光芒,就像是這拿著算命當試題的朝堂,一殿的荒唐君臣,行將死去還殘存最後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