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可以將手詔的事秘而不發,為皇帝留一絲顏面,但是趙佶是在群臣之間寫的這封手詔,紙是包不住火的。童貫沒有選擇為皇帝遮羞,而是大方地展示,贏得了西軍的軍心,這是一次極大的冒險。

楊霖此前跟他說的話,深深地影響了他,在大宋打了勝仗就是最大的依仗。他朝中有人,只要有戰績,誰也動不了他。

訊息傳到汴梁的時候,正好是放榜的時候,趙佶一陣羞惱之後,還是十分開心。

沒有哪一朝的皇帝,對武功的渴望超過大宋,只因為他們立國就是在刀尖上。燕雲十六州向來是抵禦北方草原民族的屏障,大宋卻從未擁有過,這是宋朝天生的命門。

童貫既然打了勝仗,又是自己力排眾議讓他掛帥的,趙佶不無得意。再加上蔡京等人的吹捧,和巧妙地為皇帝鋪設臺階,讓趙佶感覺更為有面子,一點點不快早就煙消雲散。

趙佶當堂升童貫為升任熙河蘭湟、秦鳳路經略安撫制置使,一躍成為西北邊區最高軍政長官。

汴梁城,進士榜單下,無數人頭攢動。

有人高聲大笑,有人失聲痛哭,有人如喪考妣,有人喜極而泣...

長樂樓裡,凝兒赤著一雙玉足,自顧自的對著銅鏡梳頭。只是一雙眸子,不時從鏡子裡往後看,看那小郎君的影子。

在她身後,楊霖神態略顯輕浮,正手持金盃、憑欄遠眺,看盡汴梁的繁華。腰間玉帶半系,袍子鬆鬆垮垮,衽下綴著一方光潔無瑕的白玉墜,看樣子才剛醒不久。

長樂樓下,喘著粗氣趕來的楊三一臉喜色,扯著嗓門大喊:“少爺,少爺,中了!”

周圍的行人紛紛駐足,看看是哪家的公子高中了。

楊三更加得意,昂首挺胸,拍了拍前胸,然後挑著大拇哥大聲喊道:“恭喜我楊三的少爺,高中本次省試第一,我楊三的少爺連中兩元,本就是揚州解元。”

旁邊的行人聽不下去了,怒斥道:“兀那小廝,忒也自大,喊了半天都知道你叫楊三,倒是說一下我們省元郎的大名啊。”

“就是就是,誰稀罕知道你叫楊三。”

楊三被路人罵道灰頭土臉,掩面而逃,引得周圍的行人一陣鬨笑。兩個汴梁當地的老百姓,指著他笑道:“看著小廝,真能裝。”

另一個接茬道:“誰說不是呢,這下丟人了吧,哈哈。”

凝兒驚喜之下,轉過頭來拍手歡快地小跳,隨即斂裾彎腰福禮道:“恭喜大郎,賀喜大郎!”

一聲大笑之後,高樓上的楊霖成功把眾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然後高聲道:“文章枝葉五雲邊,功名與我如雲煙。區區省元何足道,楊霖半點不稀罕。”

樓下的兩個老汴梁愣在原地,不一會低聲道:“我收回剛才的話,還是他的少爺比較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