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老(第1/2頁)
章節報錯
入夜時分,華燈初上,一輪皎月隱匿在雲層裡,只肯露出一角。
喧囂了一天的揚州城,慢慢地安靜下來,蠟燭燃起來之後,楊家的主院裡開始上菜。
楊霖父子對面而坐,別看楊通身體痴肥,吃的卻並不多,一頓飯下來只顧著給兒子夾菜了。
楊霖放下碗筷,說道:“爹,明日蔡京在江邊宴請揚州名流,你要不要去?”
“爹就不去了,咱們家由你出面,爹在背後支援你。不過霖兒,宴請整個揚州士紳名流不是好耍的,這麼大的排場耗費不知道多少,我們要不要幫助蔡京一把。”
“不需要。”楊霖馬上回答道:“蔡京這番入京,明眼人都看出他即將拜相,不知道多少人上杆子巴結他。你當他這一回宴請眾人會賠錢?呵呵,爹,這一回蔡京非賺個盆滿缽滿不可。
我們在他還未發跡時就資助於他,和現在那些送禮送錢的不一樣,這個時候就不要再送了。不然先前的情分,也會變成諂媚,過猶不及吶。我們就是要和這些人劃清界限,蔡京才不會把我們和他們視為一體。
花花轎子眾人抬,錦上添花誰不會,蔡京能入京靠的是誰他心中有數,將來在朝中需要什麼的幫手他也明白。”
楊通點了點頭,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也解開了他心裡的一絲疑慮。
當初蔡京沒有發跡的時候,自己的兒子天天往他身邊跑,出錢出力不說還負責出謀劃策。
現在蔡京即將一步登天,自己兒子的熱情反倒冷卻了下來,天天閉門不出教幾個小獸孩讀書認字,原來是存了這個想法。
殊不知楊霖的這番舉動,落到蔡京的眼裡,確實別的看法。
蔡京一直在注意著楊霖,這個年輕人給了他太多的驚喜,但是他同樣摸不清楊霖的舉動。想到最後,只能歸結為楊霖的品性上,畢竟“守正君子”的名聲,在揚州就和他爹“財大氣粗”一樣廣為人傳。
吃完晚飯,楊通叫住剛要離開的楊霖,問了一句:“霖兒,你是不是不想把蔡京當成靠山?”
還是被看出來了...楊霖苦笑一聲,自己還真是小看了父親的見識。畢竟是白手起家,在揚州打拼出來的草莽英雄,賈道豪商,等閒能夠看透人心,更何況是自己的兒子。
“爹,什麼是靠山?我們給自己定一個靠山的同時,就代表我們要依附於他,萬一將來他敗落了,我們也會跟著遭難。誰能保證蔡京長青不倒,我覺得把他當作靠山,不如當成階梯。
我們不需要靠山,我們需要一節節的臺階,這樣命運才能握在自己手裡。
所以我們可以出錢出力,幫助蔡京拜相,但是沒有必要更進一步,近乎諂媚的話無異於自斷其他退路,要跟他一條道走到黑,而且還要一輩子看別人臉色。”
楊通長嘆一聲,說道:“我兒志氣高,心氣更高,爹一定幫你建起自己的勢力。”
楊霖咧著嘴嘿嘿一笑,轉身離開院子。
大宋多神童,很多名臣都是早慧的代表,晏殊五歲就會吟詩作詞,十四歲當官步步高昇,開掛一般拜相。蔡伯俙四歲就中了進士,授秘書省正字職務,命他到東宮充當太子趙禎(即仁宗皇帝)的伴讀。還有像是寇準八歲能作詩;黃庭堅五歲就可以背誦五經,七歲批次出詩;真德秀四歲開始讀書,過目不忘;孔文仲六、七歲能作詩;楊憶七歲對客談論有老城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