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馬丫看得是明明白白的。

就像基兒想玩,胡皇后老是勸基兒,要他勤於國事。

基兒煩不?

基兒煩不光因為胡皇后勸諫,還因為太后也會把他叫去嘮叨幾句。胡妃勸諫其實也是張太后的主意,要不然依照胡皇后的性子,她才不會干預基兒呢,她老實麼!

基兒就感覺自己這個皇上做的有些窩囊,有點小愛好,倒要受娘們管。

想當初福康帝也知道基兒好玩,有鬥蛐蛐的愛好,福康帝就不管,福康帝就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誰還沒有個愛好呢?只要基兒有本事就成。

打個比方,就像先生教學生讀書,不是說學生非常聽話非常刻苦讀書就能中舉的,有些學生再怎麼學他都考不上。

而有些學生不那麼死學,他成績還非常好,他一考就能中舉,這樣的事在歷朝是屢見不鮮的。

話說到底,這讀書還是要靠天分加對於讀書的悟性以及掌握學習的方法。

基兒就屬於這後一種。

基兒把國家管理的很好,基兒並不像福康帝那樣日理萬機。

福康帝日理萬機是因為福康帝不能閒著,他想在位時勤勤懇懇得到天下人的認可,他奪了惠武帝的皇位心虛麼,他總得找點事情做來證明自己比惠武帝強,以此來削弱人們對於他篡位的大逆不道!

基兒不一樣,基兒把大事抓在手,小事下放給大臣們去處理,基兒這麼做還是因為基兒的管理國家的方式不一樣。

當然,基兒愛玩這也是其中的原因。

在這樣的情況下,基兒的母親妻子卻要勸他不要玩,要勤於政事,這不就等於要求成績好學生必須按照先生的話去做麼?說白了就是要基兒聽話沒?!

基兒會聽話嗎?基兒怎麼可能聽話!

基兒可是福康帝一手培養起來的,基兒用的是福康帝的教育辦法達到文武全才的,現在福康帝駕崩了他的母親忽然竄出來,要求基兒按照她的思路走,基兒怎麼可能聽她的話?!

那麼基兒怎麼辦?

基兒自己覺得怎麼辦先擱在一邊,關鍵是馬丫看到了這個問題了。

馬丫就就覺得這裡面有空子可鑽了,這個空子,就是馬丫想要基兒廢掉皇后,選蓮兒坐上皇后的寶座。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這樣做,就是告訴強勢的張太后,這個國家只有一主,這個主子,那就是皇上而非太后。

馬丫把這問題想得很透徹,胡皇后只是在太后與皇上之間博弈的棋子,皇上基兒為了獨攬大權,完全可以廢掉這個他不喜歡的棋子。

馬丫知道,想廢掉這個棋子,又何其難!

但事在人為麼!

馬丫有了這樣的思路才開始行動的,她先在三太太面前把蓮兒的處境告訴三太太,然後,三太太自然會有她的擔心,會跟蓮兒商議。

蓮兒就找馬丫了。

蓮兒找馬丫,其實蓮兒的心裡也是躍躍欲試。

蓮兒沒馬丫那麼大野心,蓮兒現在只是盯上了皇貴妃這樣的位子。

蓮兒現在只是一個妃子,蓮兒想謀下皇貴妃的位置,這樣一來,她的地位就不是基兒其他妃子所能比的了,也就是說除了皇后,皇貴妃就最尊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