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枝依次行禮後,輕聲說道:“定國公府裡來了人,是徐二姑娘身邊的大丫鬟蓮姑——前來邀姑娘去定國公作客。”

說著,遞上了手中的請柬。

張眉壽下意識地想去接,但見母親伸出了手,便又不著痕跡地縮了回來。

哎,她這雙總想當家做主的手……

宋氏看罷,點了點頭。

這請柬並無什麼特別之處,只是姑娘家之間的尋常相邀。

張眉壽卻忽然想到了什麼,細細地思忖了片刻。

宋氏已交代了阿枝去備衣裙首飾,又吩咐了趙姑姑前去備禮。

雖是受邀前去,可請柬上說,午間想留蓁蓁在定國府上用飯,兩家姑娘來往已有些時日,禮數上週全些無可厚非。

況且,宋氏昨晚聽老太太說,前些日子裡,老太太小病了一場,定國公夫人還特地差人前來問候,又送了許多補品過來。

定國公夫人此舉令老太太有些惶恐,但定國公府的交好之意,已是溢於言表。

據說自此事傳了出去不久,家中較張巒得了聖旨讚賞之後,還要熱鬧許多,老太太好些許多年不曾往來的老姐妹,都三三兩兩地找上了門來拜訪看望。

老太太頗有一種“臨到晚年,忽然逆風翻盤”的不切實際之感。

聽著宋氏交待完大致的禮單,張眉壽才開口講道:“母親,咱們興許還要另外再備一份禮。”

宋氏有些不解地看向女兒。

她主持中饋打理家事,已是得心應手,自認並沒有遺漏之處。

卻聽女兒說道:“算起來,據徐家三姑奶奶生產,似乎已有百日之久了。”

宋氏聽得一怔。

她也細算了算。

“竟還真是……”宋氏看著手中請柬,若有所思地道:“莫非今日定國公府是要為這位小表姑娘操辦百日宴?”

可這請柬之上,只是以徐二姑娘的名號,邀蓁蓁登門。

“想來是不願張揚。”張眉壽猜測道。

宋氏也已想到了這一層。

徐氏雖然已順利和離,不好的輿論也都倒向了寧家,可寧家到底剛出了大事,且這樁親事,當初又是皇上賜婚。

定國公府若是在此時大肆操辦,那反而不符世家周全謹慎的行事作風。

可——

這種事情,為何要請蓁蓁前往?

興許是不願大肆宴請,又想多幾個孩子熱鬧熱鬧。

宋氏也未深想,只命人前往定國公府附近打聽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