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與李承乾沒想到,這才兩年樸升兄就忍不住了。

而且他沒有絲毫動手的理由,屬於名不正言不順那種。

即便是造反成功了,大唐都不一定會承認。

所以他們不明白樸升兄憑什麼認為他能造反成功。

李恪沒說話,只是看著李二與李承乾低頭思考。

好一會兒,李二才有些恍然,看向李恪挑了挑眉頭,隨後又看向李承乾說道

“高明,你有什麼想法?”

突然被點到名的李承乾沒有絲毫驚慌,這種突然提問他都習慣了。

想了想說道

“兒臣覺著應該是樸升兄認為這兩年手裡的大唐軍械配上他培養的勢力足夠對抗新羅王室。

以莫須有的罪名造反,造反成功後,再以最快速度立金氏一名族人為王,成為他手中的一個傀儡。

到時候再寫一份讓位詔書,樸升兄便可順理成章的成為新羅的新王。

這樣的話我們大唐也不好說什麼,畢竟是寫了讓位詔書的。”

李二聽後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個辦法前朝不是沒人幹過。

但這種事情一般都出現在末世王朝,而且也不長久。

李恪知道李二也有自己的猜測,所以笑著說道

“爹,您也這麼認為嗎?”

李二知道這是李恪在給自己遞話,所以笑著說道

“高明的猜測完全有可能,但這樣還不夠保險。”

李承乾聽後不自覺的認真起來,他知道自己的短板,所以每次李二講什麼的時候他都會很認真的聽。

而李恪知道此時李二需要一個捧哏於是笑著說道

“如何才夠保險?”

對於李恪適時的捧哏讓李二很滿意,不著痕跡的點了點頭說道

“許以重利,找個盟友,即便失敗了也會有退路。

或者許以重利,一起進攻新羅,高句麗一直都是大唐的目標,樸升兄不會不知道。

所以他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百濟。

如果朕沒猜錯,樸升兄一定承諾了百濟什麼,讓他們與自己配合。

樸升兄攻擊王都,百濟攻擊邊境,兩面受敵,又是有心算無心。

新羅必定大亂,樸升兄造反的成功率很大啊!”

說到這裡李二自己都笑了,這個辦法似乎成功率很大。

但這無異於引狼入室,到時候百濟撕毀盟約,樸升兄沒有絲毫辦法。

而李承乾卻是心神震驚,沒想到還能這麼玩。

不過此時他也想到了這個弊端,於是說出了自己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