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考慮好了派人來說一聲就好。”

七家知道李恪這還是要趕人了,於是紛紛拱手離開。

從始至終一直都是李恪在說話,而七家在聽著。

不是不想說話,而是一個又一個訊息炸的眾人反應不過來。

直到離開的時候還是懵的。

看著眾人離開的背影,李二便開口說道

“恪兒,你這樣大力支援商業,就不怕御史臺的人彈劾你?

要知道歷朝歷代都是在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

你就不怕到時候全都跑去做生意,而沒人種地了嗎?”

李恪聽後卻笑著說道

“爹,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會建議你取消農稅,給種地的人一定的補償。

當種地也能賺錢的時候,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回去種地的。

畢竟不是什麼人都適合做生意。”

李恪此話一出,李二跟李承乾腦海中就只剩下一個聲音

“取消農稅!”

要知道去年農稅在稅收裡面佔了六成,也就是說6500萬貫的稅收裡,一半以上是農稅帶來的。

所以想要取消農稅何其困難,不,這不是困不困難的問題了。

這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震驚過後,李二又恢復了冷靜,皺著眉頭說道

“可是那國家稅收怎麼辦?總不能讓商稅來彌補吧。

要知道現在商稅才三十稅一,而且這商稅可比農稅差遠了。”

李恪則是說道

“這只是前期,我們要刺激經濟的增長,讓一部分人富起來。

讓所有人看到這裡面的利潤,然後我們再提高商稅。

這是在做篩選,篩選掉那些不適合的,讓他們迴歸田地。

篩選出那些在高稅收下依舊能賺錢的人。

這些人才是我們要收稅的物件。”

(唐朝每個時期商業稅也是實時調整的,資料顯示最高的時候是10%甚至是更高。)

經過李恪這番說辭,李二和李承乾才明白過來。

不過李承乾皺著眉頭說道

“那那些土地怎麼辦?荒廢掉嗎?還是用做別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