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辦喜宴,你好像很高興啊?“凌驍低頭看她一眼。

雲琇轉頭朝他笑笑:“也不是,我怕成為眾矢之的。“

這個擔憂是她前世被休回孃家,遭姨娘們恥笑,痛定思痛的教訓。

再一個也有平康郡主的原因,雲琇不想聽婆婆牢騷,只要安生過日子,喜不喜宴,無所謂了。

凌驍摸摸她的頭髮,“我見圈兒裡姑娘沒有不想風光大嫁的,你倒好,跟受傷的貓崽子一樣,躲著不出來,拉你也沒用。“

雲琇還是朝他笑笑,“你對我好就夠啦。“

她希望這個好是一輩子,永遠不醒的美夢。

不過捐款的事兒被她說著了,凌家起頭,接著簪纓世族的覃家、宋家、崔家、許家,和凌家交好的齊家,以及又和定國公交好同僚、下屬紛紛慷慨解囊。

一邊武將有所行動,言官們不願意也要撐場面做做樣子,不多時整個燕京掀起一股勤儉之風,平日錦衣華服的夫人們就差把衣服剪兩個破洞,補丁摞補丁的哭窮。

光吃穿勤儉還不行,奢靡的玩樂一律停止,原本熱鬧非凡的夜市如今變得蕭條不堪。

總有膽大的小夫人跑去侯府找雲琇抱怨,“這日子沒法過了!前程子定做的鎏金簪子,放在手裡還沒捂熱,就擱在首飾盒裡,只能看不能用,你們家大業大,捐了也就捐了,與我們何干?這下好,不捐是罪過,捐少了也是罪過,還不如開倉放糧!“

好歹開倉放糧是明面的,大家拿出同等的米,可捐款都是私下,有人為了在皇上面前邀功,捐得多,後面的捐少了,一比對可不就跟著遭殃。

雲琇成了樹洞,一天來一個,都找她訴苦,她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凌驍煩躁貴婦圈的雞毛蒜皮,要她閉府,所有賓客不見。

雲琇照做,那群怨婦又跑去找雲瓔,雲瓔打理後院和一大家子,哪有閒心聽牢騷。

她找到雲琇,氣得頭疼:“平日聽戲喝茶,漏了誰還不高興,如今從荷包裡掏幾個銀子,跟挖了她們心肝似的,成日沒完,大太陽出門,也不嫌熱了!“

“誰願意做冤大頭,總不能罵到宮裡去,“雲琇倒杯茶給她,安慰,“凌家起頭,成出頭鳥,沒想到連累二姐你。“

“齊俞恆都告訴我了,“雲瓔護短,不至於跟自己妹妹置氣,“始作俑者是顧家,是公主府,她們怎麼不去他們府上鬧?合著我們好欺負?“

雲琇失笑:“二姐,敢來鬧的,都是簪纓世家平日直言快語的幾位,要說文官,真沒有,再說你沒看見,不代表沒人去顧家發牢騷,可發牢騷又如何,難不成想抗旨。“

“你倒會寬慰自己。“雲瓔想起來就有氣,“可又不是一家捐了,有些陽奉陰違,表面跟著鬧,私下討好宮裡,有風言風語說,連御前的汪福都收了錢,誰送得多就為誰在皇上面前美言,可笑至極。“

“宮裡打發少不了,“雲琇反倒勸她,“哪次後宮嬤嬤送東西來,不得準備一盤銀錠,太皇太后身邊如此,何況御前?清水無魚,哪都一樣。“

正說話,春柳在門外報,小侯爺回來了。

雲瓔心情不好,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也沒好臉子,起身跟雲琇告辭,說走就走,沒理凌驍。

凌驍回頭看她一眼,進屋奇怪道:“怎麼了這是?誰欠她二五八萬似的。“

雲琇說個大概,嘆氣道:“一石激起千層浪,估計過陣子就好了。“

“就這事兒?“凌驍也沒說別的,“成,我有法子,你別管了。“

他不說,雲琇沒細問,但當晚他寫了封八百里加急送到陽關覃英手上,前後不過五日,另一封加急送到御書房,汪福點頭哈腰雙手捧著封蠟的竹管,一路小跑呈上去。

景文帝開啟,面無表情仔細看了遍,又放下,食指放在紙上輕叩幾下,對汪福說:“宣謝駙馬覲見。“

謝宗仁幾次出入御書房,讓人誤以為他是御前紅人,風向跟他轉。

可這一次進去,出來時,他嘴角下沉,面無表情,宮人們最懂看臉色,紛紛猜測駙馬爺要麼挨訓,要麼吃癟。

而後風聲一傳十十傳百。文武百官皆知謝駙馬身為工部官員,被派到陽關修城去了。

年長的官員大多數謹言慎行,世家子弟的小爺們聚集攢酒局,免不了談論朝堂。

“燕京幾位駙馬,好像就謝駙馬最辛苦,“酒喝得差不多,話也多起來,“工部又不是沒人,偏偏派他去,你們說是不是上峰對他有意見?“

“別扯淡,說不定人駙馬爺想在皇上面前顯擺能耐,故意去的。“

“顯擺能耐,哪不能顯擺?“第三個人說,“陽關上兩個月才停雪,兩個月前燕京入夏。那邊夜裡要生火爐,炭盆都頂不住,找罪受,吃飽撐的?!“

“哎喲喂,齁冷啊,出門尿尿得帶韓城,免得凍住命根子。“

此話一出,眾人鬨笑。

笑完,又有人說:“會不會是捐款鬧得?“

“怎麼呢?“

“宮外風聲,宮裡不可能聽不到,皇上不高興總得拿人做垡子,“那人說著,用胳膊肘撞撞身邊酒友,“凌侯爺,您低頭喝悶酒。真不像您的風格,哎,哥兒幾個都說了,你也發表兩句。“